国家发改委:到2025年,武汉、长株潭等都市圈同城化实现实质性突破
摘要:目标到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
中国发展网讯 3月16日,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2015年实施以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稳步提高。空间格局逐步优化,中心城市发展能级不断提升。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形成,铁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产业基础不断夯实,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产业实力明显增强。内需空间不断拓展,常住人口超过1.3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0%以上。
《实施方案》提出,目标到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武汉、长株潭等都市圈同城化实现实质性突破,南昌都市圈培育取得积极进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高,综合立体交通网进一步完善,铁路总里程达到1.4万公里,基本实现城市群内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新型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基本形成,产业分工更加合理、协作效率大幅提升,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建成,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长江协同保护与环境共治取得决定性进展;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和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协同治理效能显著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实施方案》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地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巩固“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点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围绕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总体定 位,确定以下重点发展方向:
——建设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产业体系完备、基础牢固等优势,促进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加快壮大一批先 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完善、规模效 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 展高地。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发挥人才优势、 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依托武汉东湖、长株潭、鄱阳湖国家自主 创新示范区,强化创新资源集成,努力在关键共性技术、产业链 供应链安全重点领域形成突破,形成协同创新示范。
——构筑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发挥市场优势和空间枢纽 作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推 动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互动协作, 高标准建设湖北、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 验区,提升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水平。
——创建绿色发展先行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 动生态共保环境共治,筑牢长江中游生态屏障,加快建立生态产 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 和目标任务,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培育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 城乡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社保、教育、医疗等共建共享, 增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打造人民群众 宜居宜业、共享美好生活的空间载体。
具体内容上,《实施方案》提到,要强化都市圈带动作用,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以科学分工、协同发展为导向,构建“三核三圈三带多节点”的空间格局,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健全基础设施网络,共同提高内联外达能力。以提升互联互通效率为重点,统筹完善传统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构建高效实用、安全可靠、智慧绿色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共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导向,增强协同创新能力,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共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建设运营模式。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