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凝心聚力开创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摘要:2020年,天津市能源消费总量比2015年减少2.6%。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40.8%下降到34.1%;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由2.7%提高到7.7%。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
“十三五”以来,天津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总体国家安全观,能源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能源领域总体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在供应保障、结构调整、设施建设、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以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逐渐向多元化、清洁化方向转变,稳内、强外、提质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形成。
龙源天津大港马棚口风电项目。天津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供图
一是能源设施不断完善,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特高压电网形成“两通道一落点”网架结构,500千伏输电网络初步形成“目”字型双环网结构,9条线路与北京、冀北、河北南网联络;电网“1001工程”全面竣工,投资达665亿元,天津电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上游供气企业在津供气管线超过800公里,中低压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形成“南北两横+C型贯通”主干架构;供热管网总长度达3.14万公里,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9.9%。
二是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降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明显提高,传统能源清洁化和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步伐加快,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逐渐向多元化、清洁化方向转变。2020年,天津市能源消费总量比2015年减少2.6%。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40.8%下降到34.1%;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由2.7%提高到7.7%。
三是能源效率稳步提升,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能源消费保持减速换档、强度下降、效率提高的良好态势,2020年天津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1%,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能耗双控目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推进,落后燃煤小火电陆续关停淘汰,全部煤电机组实现了超低排放,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比2015年下降17.8克标准煤/千瓦时。
四是民生保障有力增强,用能水平显著改善。坚持先立后破,全力推动清洁取暖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完成清洁取暖改造123万户,惠民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020年5月,在财政部开展的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综合评价中,天津市获得优秀等级。持续提升民生用能保障能力,尤其是2021年9月底以来,面对全国能源电力供需持续偏紧形势,天津市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成立能源电力保障协调小组,精准调度,夯实责任,有力有效保障了民生用电用气用暖稳定供应,相关经验做法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肯定。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双碳”目标对能源结构调整提出了新要求,天津市能源高质量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十四五”期间,天津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走深走实,坚持底线思维,牢固系统思维,树立战略思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锚定双碳新目标,统筹能源发展与安全,以高质量能源供给适应、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能源支撑。
一是突出抓好能源安全保障。着力强基础、补短板,构建多元安全保障体系。强化资源供应保障,优化煤炭资源供应,确保煤炭持续稳定供应,扩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保持产量稳中有增,深化与上游供气企业战略合作,持续巩固多方向多气源供气格局;强化电力支撑,优化本地电源结构,加强网架结构建设,扩大外电入津规模,确保电力安全稳定;超前布局能源设施,加快天然气互联互通工程建设,持续扩大天然气供应,打通更多“外电入津”通道,推动新增“山西大同-河北怀来-天津北-天津南”特高压通道实施,构建多方向多通道的坚强能源保障格局。
二是统筹推进能源领域碳达峰。加快编制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科学把握节奏和力度,通盘谋划、统筹考虑、系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推动控煤减煤;坚持先立后破,统筹处理好传统能源退出与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之间的关系,发挥煤电兜底保障作用,推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速形成多元互补的新能源利用格局,实现能源领域深度脱碳和本质安全。
三是加强储备和调峰能力建设。落实国家能源储备战略,强化政企合作,加快形成调节灵活、保障有力的能源储备体系。增强煤炭储备能力,实现燃煤电厂常态存煤水平满足国家要求;扩大油气储备规模,推动大型LNG储罐及区域调峰应急储配站建设,形成合作开发与自建相结合的储气调峰模式,实现地方政府3天日均消费量、城镇燃气企业年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目标;加强电力应急调峰能力建设,实施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型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有序建设燃气调峰电站,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