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产业融合之路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江西省万载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经验
摘要:县政府整合各方面资金1亿多元倾斜园区,用于水、电、路、网、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财政惠农信贷通为全县223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休闲农业、服务组织等累计放贷17142.67万元。通过万载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园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3500多万元,扶持259位农业人口转移就业、返乡创业。
【示范园概况】万载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位于该县三兴镇、罗城镇、白良镇区域内,控规面积120平方公里,建设面积5万亩,人口数量43952人。园区产业定位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种养,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园核心区已建成富硒有机芦笋、富硒有机水稻、富硒油茶、富硒果蔬、富硒康乐黄鸡等各类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种养示范基地,开发了乡村田园旅游,培育了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初步形成农牧结合、农林结合、生态循环的新格局。
万载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组成了院士工作站,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引进培育新品种20个,示范推广新技术16个,建成富硒有机芦笋、富硒有机水稻、富硒油茶、富硒果蔬、富硒康乐黄鸡等各类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种养示范基地1.1万亩,组建农民合作社26家,培育家庭农场2家、种养大户25户,入驻企业20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2020年,园区农业产值总量达14.35亿元,同比增长18.3%,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发展、链条全系开发”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示范园菜心基地喜获丰收
一、主要亮点
(一)产业融合聚力发展
万载县坚持以农业内部融合的模式建设园区,并通过规划与建设,建成富硒有机水稻、富硒有机芦笋、葡萄、毛豆、火龙果等种植基地和莲虾、稻虾、富硒康乐黄鸡、黑兔、商品猪等养殖标准化基地,在项目引领下,已形成农牧结合、农林结合、生态循环的新格局。示范园核心区的江西恒晖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接二连三”的发展理念,通过“种养示范、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商贸物流、休闲旅游”五位一体综合开发,建成供港蔬菜基地、稻鱼稻虾共作产业基地、良种繁育基地、生态养殖基地、油茶基地、莲虾养殖基地、百果园采摘基地、芦笋系列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培训拓展基地、恒晖艺术农业景区等,真正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通过劳务就业、土地租赁、土地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1000多名农民致富,户增收5000元以上,有效助力了脱贫攻坚。
(二)产业融合方式创新
示范园通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新型城镇化、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等发展路径,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创新了独特的制度(支持发展政策创新等)、技术(农药减量、水稻全程机械、双季抛秧、早稻直播、水稻绿色病虫害综合防治等10多项新技术)和商业模式(“互联网+农产品”、品牌展销平台)。江西恒晖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农业内部融合型模式为基础,坚持贯彻“一产助推旅游,二产服从生态,三产激活全局”的发展理念,秉承“为农民致富、为百姓健康、建美丽乡村、圆有机梦想”的宗旨,坚持“立足万载、辐射江西、影响全国”的定位,发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动农业标准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智慧农业项目、积极构建高端市场营销网络和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有效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推动现代农业良性发展。
(三)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建立
创新发展订单农业模式。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创办或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专业合作社进行原料生产,签订生产订单,确定利益分配方式,维护社员的合法权益。里泉村通过鹏远蔬菜专业合作社与青叶公司联营带动79%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仅此一项为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宜万佳米业、小禾刀米业与农民合作社合作建设水稻基地,引导社员种植公司畅销的优质品种,加工出来的优质大米以品牌营销,提升了稻谷产品附加值,特别是宜万佳米业生产的金香一号有机米,市场价达25元/斤。
推行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利益联结模式。构建了“农民合作社+农户+流转收入+订单收入+第二次分红”模式,以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农户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新的经营主体,农户可获得土地租赁收入、经营权收入及劳务报酬。甘脆种植农民合作社带动32户农民栽种蔬菜、水果等,实现农户年增收14万元。
推行对贫困户提供资产、资金、服务与回购产品利益联结模式。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资金”“服务+精准扶贫+产品回购收入+分红收入”模式,以江西恒晖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万载千年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4家企业和8家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帮扶10个村350名贫困人员脱贫。恒晖大农业公司吸纳贫困户到园区从事生产活动,将芦笋基地分片承包给贫困户管理,公司统一提供种苗、有机肥,贫困户不用出1分钱就可以按面积取得承包管理工资,同时在采摘芦笋时按0.5元/斤获得提成工资,每月收入2500-3000元。
推行“龙头企业+培训+就业”利益联结模式。2017年,园区创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每年承办省内外职业农民、科技带头人等培训20多场,吸纳当地妇女参加职业农民培训,再聘请她们到附近企业就业。恒晖大农业公司在培训结业后聘用本地妇女35人到企业当生产工人,每月收入2800多元,让本地妇女既解决了留守儿童的看护问题,又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二、特色政策举措
(一)强化领导机制,促推园区建设进程
为加速推进园区建设,万载县成立了以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涉农各部门为成员的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并专门成立园区管委会,配备20名专业干部为项目进行全方位服务。建立每季度项目调度会议制度,由县委主要领导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实际问题;建立了管委会和园区所在乡镇、村、园区内企业多方联席会议机制,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切实发挥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作用,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密切合作,共同推进万载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
(二)创新财政资金奖扶机制,促推产业发展
一是对项目区流转耕地给予补助。为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2018年,万载县出台《关于推进我县有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各类经营主体到项目区流转耕地发展有机基地的,给予有机农业设施补助,标准为300-500亩,每亩补助100元;500-1000亩,每亩补助120元;1000亩以上,每亩补助150元;5000亩以上的,除设施补助外,积极争取其他政策支持。鼓励合作社等基地经营主体与企业对接组建合作联盟,并给予政策扶助。
二是对产业发展给予扶持。2018年,出台《万载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提出对优质稻米、蔬菜、草地畜牧业、水产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五大产业实施相应扶助政策。同时还出台了《万载县关于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扶持政策(试行)》,推动全域旅游优质快速发展,并对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土地、人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给予企业规费减免、审批快捷高效等扶持。例如,恒晖艺术农业景区在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后,县政府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800万元奖补支持。
(三)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
万载县制定《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方案》,大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出台《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实施方案》,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流向新型经营主体。
(四)用足用活强农惠农政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抓住国家大力扶持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政策机遇,组织力量做好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积极主动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沟通和配合,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按照“渠道不乱、管理不变、集中投入、统一实施、各记其功”的原则,对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争取到的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的项目资金,在不违反项目管理办法和上级政策的前提下,实行统筹安排、捆绑使用,集中建设一批标准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农业产业基地。
三、经验启示
(一)财政金融支持示范园创建,有利于形成集群效应和园区长期发展
县政府整合各方面资金1亿多元倾斜园区,用于水、电、路、网、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财政惠农信贷通为全县223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休闲农业、服务组织等累计放贷17142.67万元。通过万载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园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3500多万元,扶持259位农业人口转移就业、返乡创业。
(二)构建农民利益维护机制,有利于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生产
示范园通过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园区成片土地流转,维护了农户的合法权益,保障了土地经营权入股者的收益,促进了农户增收,带动农民安心地发展现代农业生产。
(三)引进科研机构攻关,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园区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组建了恒晖大农业院士工作站、宜春市芦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航天育种示范基地、宜春市科普示范基地,开发了富硒芦笋系列健康食品;通过政企合作组建了由国务院参事、多家科研院所专家组成的有机农业发展科技智囊团,牵头组建全国有机产业联盟;与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发转化了6项成果,以及“芦笋精深加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良种繁育技术”“高产栽培配套技术”“采后处理技术”等26项技术,为园区提供了较为完整、有效的现代有机农业生产技术体系,推进现代有机农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吕娅丹
(原标题:拓宽产业融合之路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江西省万载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