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摘要:到2025年,商品和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商贸、物流设施更加完善,国内外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流通业态模式更加丰富多元,流通市场主体更具活力,交通承载能力和金融信用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流通成本持续下降、效率明显提高,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显著提升。
汪鸣 贺兴东 刘伟
山东港口“握指成拳”推动一体化改革,打造黄河流域现代物流的“综合端口”。图为正在作业中的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新华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9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时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强化流通体系支撑作用”重大任务。近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经国务院同意,《“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作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立柱架梁的顶层设计,《规划》首次从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国民经济循环的高度,从涵盖统一大市场、商贸、物流、交通、金融、信用等现代大流通全方位的广度,明确了新时期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方向、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吹响了高质量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号角。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意义重大
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化认识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具有同等重要意义,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领域和手段。高效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降低交易成本,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循环运行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加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现代化经济体系逐步完善,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壮大,超大规模内需潜能加速释放,需要现代流通在全国范围联系生产和消费。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扩大市场交易规模,推动区域分工深化和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更好发挥我国大国经济纵深优势,实现跨区域良性循环,促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城乡协调发展。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加快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我国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需要现代流通更高效率衔接供给和需求。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创新流通组织和业态模式,推动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衔接,有利于更好发挥我国完整产业体系集成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加快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贸易和产业分工格局加速调整,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现代流通更高水平支撑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拓展全球流通网络,培育跨国流通企业,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配置能力,有利于更好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引力场作用,聚集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促进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十四五”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任务重大
《规划》提出了建设“一市场、两体系、三支撑”的重大任务。“一市场”是深化流通领域“放管服”改革,构建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国内统一大市场。“两体系”是现代流通的核心组成部分,即数字化、智慧化、开放型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经济高效、绿色智能、安全稳定的现代物流体系。“三支撑”分别是增强交通运输对现代流通的支撑作用、提高金融对现代流通的保障能力、提升流通领域信用保障水平。
围绕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规划》提出要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同时,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应加快推进铁路、民航、邮政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促进数据资源合规交易、安全高效利用,完善期现货市场,制修订适合我国国情的流通规则和标准。应切实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等管理模式,加快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高效流通,加快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围绕现代商贸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开展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商贸业态模式创新和商贸流通企业培育,实现商贸数字化、智慧化和国际化发展。应完善商贸基础设施,推进线上线下、内外贸融合创新。加快建设各类商品市场建设升级,支持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推进城乡多层级商圈建设。支持大型商超等实体商业上线上云上平台,推进电子商务创新规范发展,发掘商贸流通大数据应用价值,拓展精准营销,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打造一批布局全球网络、统筹全球资源的现代商贸流通企业,鼓励区域特色商贸企业做优做精,推动中小微商贸企业转型升级,构建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生态。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拓展出口产品内销渠道,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外贸新业态。
围绕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构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促进物流业态模式创新,提升国际物流和应急物流能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实现物流高效、智慧、绿色、稳定发展。应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等构筑“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加快发展多种形式铁路快运,推进物流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广集约智慧绿色物流发展新模式。鼓励龙头物流企业拓展境外物流服务网络,提高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布局,健全应急物流运转保障机制,做好应对物流中断的预案,提升应急物流保障水平。
围绕交通运输流通承载能力建设,《规划》提出加快货运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和促进智能绿色发展,增强交通运输对现代流通的支撑作用。应增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流通保障能力,畅通国际干线运输通道,优化城市群都市圈交通网络,补齐城乡交通网络短板。大力发展规模化、网络化多式联运,提升铁路、公路、航运、航空货运及城市配送等专业化货运服务品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
围绕现代金融服务流通功能建设,《规划》提出完善流通金融保障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对现代流通的保障能力。应持续强化支付清算系统建设,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新业态领域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持续拓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境外业务覆盖面,建立健全流通领域保险、融资担保等配套机制。加强供应链票据平台系统功能建设,优化供应链金融监管机制,提供更多直达流通主体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围绕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加快完善重要产品追溯系统,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提高流通领域信用保障水平。应开展食品、中药材、药品追溯标准化工作和追溯体系建设。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实施日常监管,推广信用承诺和告知承诺制,在流通领域更多行业和部门实施以信用为基础的差别化监管措施,完善流通领域信用奖惩机制。
全面强化实施保障确保落实目标与任务
《规划》围绕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构建内畅外联现代流通网络、发展有序高效现代流通市场、培育优质创新现代流通企业四大发展方向,明确了到2025年以及展望2035年的目标。到2025年,商品和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商贸、物流设施更加完善,国内外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流通业态模式更加丰富多元,流通市场主体更具活力,交通承载能力和金融信用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流通成本持续下降、效率明显提高,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显著提升。
“十四五”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关键时期,从落地实施角度,《规划》明确了实施保障,确保《规划》目标与任务落实到位。一是加强党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统领作用,强化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政治保障。二是支持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在用地用海、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大跨学科、复合型流通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有关部门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细化落实《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确保全国上下一盘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加快《规划》实施,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
责任编辑:蔡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