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50件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全省通用
摘要:民生“关键小事”目前已梳理首批人全生命周期6个阶段50件“关键小事”,其中出生4件、入学6件、就业14件、生活16件、救助6件、养老4件。
本报记者 | 孙弋弋
近年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聚焦解决群众高频、高权重“关键小事”办事烦、办事难、办事慢问题,开发上线浙里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重大应用,依托“浙里办”App在全省域贯通和普遍使用。该应用于2021年8月上线,是浙江省2021年数字化改革重大标志性成果之一。
民生“关键小事”目前已梳理首批人全生命周期6个阶段50件“关键小事”,其中出生4件、入学6件、就业14件、生活16件、救助6件、养老4件。
通过大数据分析主动感知群众需求、主动提醒群众可享政策服务、主动预判群众需求并推送相关信息,有力推动政策适用人群“应享尽享”。如失业保险金无感智办事项,由经办机构提前介入,通过后台数据比对,主动发现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群众,主动向当事人推送信息,并引导完成事项办理。
通过建立数据共享模型打破信息孤岛,以信息确认的方式减少手工填报,取消上传材料环节,进一步优化群众办事体验。如流动人口居住登记事项,申请人通过移动终端实名认证登录,线上确认基本信息后,系统自动将数据传输至业务主管部门核实后予以办结,整个办事流程需填写的数据项从20个精简到8个,零材料、零签名。
对办事环节多、周期长的事项,推动串联改并联、单点向集成,进一步提高联办联审效率,实现办理提速。如宠物犬证服务事项,通过“浙里办”上传登记资料,公安机关审核后提供预约二维码,凭码到宠物医院开展免疫、植入芯片,生成含有疫苗接种信息的电子犬证,实现犬只“免疫、登记、芯片植入”一站式服务,以宁波为例,犬证办理时间由3小时缩短到5分钟。
充分运用各类技术手段,提高数据采集效率,以“数据跑腿”代替群众办事、办事员理事,实现高效协同、智能识别。如源于义乌市的“非伤人轻微物损交通事故处理”事项,事故当事人可一键报案和拍照取证,后台智能匹配车辆信息、人员基本信息,交警部门远程定责,保险机构远程定损,当事人双方如无异议,可快速离场,恢复道路交通。以义乌为例,处理事故时间从1小时降到10分钟,拥堵警情同比下降16.7%。
积极推动小事长成大应用,如源于富阳区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已上升为浙江全省面上的“浙医互认”重大应用,将成为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重大改革事项。源于新昌县的“一照通用”小事应用,通过打通全省户籍证照库,仅用一周时间就在浙江全省复制推广。目前,浙江省居民身份证照片已可直接推送给电子健康证、社保卡、驾驶证等证件使用。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