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精准施策规范管理 激发以工代赈政策效用
摘要:严格开展储备申报项目前置性审查,制定《以工代赈示范项目省级前置性审查表》,对“赈”的作用是否落实、劳务报酬测算和务工组织是否可行、前期手续是否完备、资金投向范围是否合规等情况,逐条逐项核对完善,从源头上提高项目储备质量。
近年来,甘肃省发展改革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文件要求,积极抢抓政策机遇,按照“守初心、重谋划,抓前期、督建设,促就业、增收入”的思路,积极推动谋划储备、落地实施、红利释放,充分发挥“赈”的功能作用,有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守政策初心,深化“谋”的水平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深刻把握以工代赈政策内涵,坚守“赈”的初心,始终把组织群众务工、劳务报酬发放、激发内生动力作为推进项目的重要抓手,对发放比例高、带动人数多、增收效益好、组织能力强的项目,优先储备、重点支持。按照“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原则,对群众就地就近务工需求摸底调查、登记造册,优先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易致贫返贫监测户、受疫情影响滞留劳动力“四类”对象创造就业岗位。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科学谋划2022年以工代赈项目144个,下达财政提前批资金支持项目36个,安排资金18220万元,占下达资金的41%。严格开展储备申报项目前置性审查,制定《以工代赈示范项目省级前置性审查表》,对“赈”的作用是否落实、劳务报酬测算和务工组织是否可行、前期手续是否完备、资金投向范围是否合规等情况,逐条逐项核对完善,从源头上提高项目储备质量。
坚持政策引领,优化“落”的举措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联合8部门印发《关于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实施方案》,在“管总”上会同11家省直部门建立省级沟通协调机制,在“推进”上建立按月调度机制,在“统筹”上分行业领域对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定期调度机制,不断健全督促项目落地实施的制度体系。印发《甘肃省“十四五”以工代赈工作方案》,充分总结应用2021年项目规范提升中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的有益经验,推动形成规范实施的长效机制。组织召开全省政策培训视频会,对13个市州、84个县区的220名业务骨干进行政策培训,指导各级干部在学懂吃透政策文件的基础上,严格规范管理实施。积极开展省级检查、市县自查,对标对表国家相关规范要求,重点检查务工组织、劳务报酬发放、技能培训等,认真查找短板弱项,发现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截至2021年12月底,全省2021年实施的171个以工代赈项目,已完工141个,完工率为82.46%;已带动当地农村群众9552人参与项目建设,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1320万元,占中央资金的17.57%。
坚定政策导向,强化“酬”的成效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紧紧围绕组织群众务工、增加群众收入实施项目建设,及时发布用工信息,精准确定务工人员,优化工资发放流程,按期结算劳务报酬,规范统一发放台账,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公告公示制度,并将劳务报酬支付标准、金额和发放名册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指导市县加大统筹整合、地方配套和其他资金投入力度,将中央资金重点用于发放劳务报酬,在确保劳务报酬发放金额不低于中央资金15%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发放比例。如,古浪县2021年通过整合其他资金共同投入八步沙区域防沙治沙以工代赈示范基地项目,将以工代赈中央资金重点用于发放劳务报酬,带动周边群众防风治沙。甘肃省积极争取实施以工代赈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探索拓展赈济方式,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等方式,更多搬迁群众实现了就地就近务工、提升了劳动技能、稳定了就业增收,以工代赈资金“乘法”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责任编辑:刘维
(原标题:甘肃省:精准施策规范管理 激发以工代赈政策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