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改革创新武汉再出发
摘要:2017年4月1日挂牌成立至今,武汉自贸片区已走过近5个年头。挂牌以来,武汉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共探索形成200余项改革成果。
2021年12月28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出台。该方案规划了武汉自贸片区未来3年改革创新路径,致力为湖北省、武汉市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全国制度创新提供更多武汉经验。
谋划布局新一轮改革任务
2017年4月1日挂牌成立至今,武汉自贸片区已走过近5个年头。挂牌以来,武汉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共探索形成200余项改革成果。其中,“三办改革”“股权转让登记远程确认服务”等10项创新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保税物流货物触发申报新模式”等75项改革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武汉自贸片区正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致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在上一轮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改革成效初步显现的基础上,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武汉自贸片区谋划布局新一轮改革任务,着手编制《三年行动方案》。坚持连贯性和前瞻性相结合、宏观政策和微观需求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多角度研究、多方面对比,以可操作、可落地落实为准则,做到具体化、数据化、项目化,形成武汉自贸片区未来深化改革重点任务。
争创全球影响力科创基地
《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力争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和全国营商环境一流的示范区。
在国务院参事室自贸试验区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晋平看来,武汉自贸片区经过4年多“锤炼”,即将迈入自贸改革2.0时代,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应当是以更大力度推动改革深化,在差异化探索等方面作出表率。
东湖高新区自贸改革创新局负责人表示,要从全国67个自贸片区中脱颖而出,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一席之地,武汉自贸片区将聚焦发力创新能力、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和开放水平四大领域。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东湖科学城,全力打造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攻克一批“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二是加快建设“光芯屏端网”和大健康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力争打造3个到5个千亿级新兴产业。三是将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四是加快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对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六大行动、42条举措亮点纷呈
《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将开展六大行动,细化为42条举措共92项任务。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行动,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实施主导产业升级行动,每年按计划设立不低于5亿元的“硬核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统筹推进省市107个“一事联办”主题在武汉自贸片区落地实施;实施高端人才集聚行动,每年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奖励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高端紧缺人才;实施金融服务创新行动,持续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研究开展合格境内投资企业试点;实施对外开放提质行动,加快与鄂州花湖机场形成联动,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六大行动,干货满满、亮点纷呈,改革创新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值得注意的是,42条细化举措中,12条是在上一轮改革任务基础上进一步深化,21条是根据企业诉求或武汉自贸片区发展实际需要自主研提,9条是借鉴其它先进地区经验做法。“上一轮改革是自贸1.0,新一轮改革是自贸2.0,武汉自贸片区未来3年发展脉络非常清晰。”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说,着眼未来,武汉自贸片区不仅要进一步提升贸易流通便利化程度,还要在贸易模式便利化上下功夫,特别是对产业链配套服务国际化,以及对新贸易规则的执行和适应上作出探索、形成经验,确保《三年行动方案》达到预期目标。(李源 章欢 熊琪)
责任编辑:王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