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人民至上的新需求 落实人民至上的新任务
摘要:坚持人民至上,就要让人民群众真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要坚持人民为上,把握民生新需求、顺应群众新期待,从解决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入手,找差距、知不足、明方向、补短板。
本报记者 | 程晖
12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召开2021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社会发展工作视频会议,总结过去一年社会发展改革取得的积极成效,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社会发展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并对扎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发展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到会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必须一件一件抓落实,持续推动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坚持人民至上,就要让人民群众真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要坚持人民为上,把握民生新需求、顺应群众新期待,从解决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入手,找差距、知不足、明方向、补短板。
民生指标均较2020年明显提高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记者从会上获悉,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全系统共同努力,顺利实施“十四五”公共服务六大工程。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招生、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全社会养老服务床位、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等重要民生指标,均较2020年明显提高,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社会发展工作坚持把人民至上体现在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的各个环节,推动发展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介绍。
比如,在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支持脱贫地区等一批县级医院提标扩能,支持定点帮扶县社会领域公共服务供给和产业发展。在增加普惠性基础性服务供给方面,支持建设若干个中医特色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和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解决许多省级和人口大市妇幼机构空间狭小、装备不足等问题。在加快推进社会领域重大改革方面,牵头建立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组织多所高校建设首批储能技术创新平台,推进多个高校建设第二批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启动研究生物育种、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认定一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和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等。同时,提高重点群体社会服务兜底能力和水平,推进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推动建设多所省级盲人按摩医院,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能力,扩大康复服务供给,加强区域性儿童福利院建设等。
准确把握人民至上的新需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民生需求已经从解决基本的“有没有”,进一步解转向到解决“好不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大批独生子女家庭父母迈入老年阶段,社会化养老成为刚需。另外,我国人口增长已处于由正转负的临界点,这些都是社会领域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连维良强调:“因此,在养老和托幼托育设施的建设方面,必须要以超常规的力度增加投入,加快建设,否则我们的工作就会滞后于人民群众的需要。”
在高质量建设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和高水平做好保障“一老一小”民生方面,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荣锦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江苏省政府2021年52件民生实事中,“一老一小”占比近20%。着力破解用地难,在国家要求基础上翻一番,人均养老用地标准0.2平方米以上。南京市提出“两无偿一优先”,社区40%以上用房无偿用于养老服务。
同时,江苏省扩大更多样化、更高水平的服务供给,如建成城市街道养老综合体237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8万个。建成1.4万张家庭养老床位,引导专业机构“进家庭”。统一不同所有制养老服务机构支持政策,对社会力量举办的连锁化、品牌化养老项目以奖代补,民办养老床位占比超70%。托育行业社会资本投入热情很高,民办托育机构占比达92.7%,涌现了一批优质品牌。
会议指出,民生新需求不仅要解决物质上的吃穿住用行,还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比如在文化体育方面,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体育需求事关人的全面发展,是国家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文物考古方面还有巨大提升空间。石窟寺遗址等重要文化遗产还需要系统性、整体性保护,殷墟、三星堆等正在发掘和新发现的大遗址也需要抢救性保护。全国5000多家博物馆,积压的海量文物储存条件还需改善,多功能考古标本库房还需扩容。旅游方面,一些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还需要加强。
落实人民至上新任务促进共同富裕
会议要求,为推动社会领域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2022年,社会领域要重点做好九方面的工作。
一是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项工作任务,坚持补短板、堵漏洞,盯住边境口岸等薄弱环节及重要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坚持不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推进新冠疫苗和药物研制、保供工作。二是推进落实社会领域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推进“十四五”公共服务、养老、托育等领域规划落地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统筹推进社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三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完善标准规范、各地主动公开具体实施标准。四是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五是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专项工程建设,实现国家医学中心开工建设,完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布局,持续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疾控中心、妇幼和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等。六是推动文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编制印发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年度工作要点,出台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等。七是发展全民健身、家政服务,做好社会服务兜底保障。八是增强“一老一小”服务能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九是扎实推进“十四五”社会领城重大工程,加强民生项目建设。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