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坛南街38号院里一场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思想碰撞
摘要:11月26号上午,月坛南街38号院国家发展改革委中配楼大会议室里,人们隔桌而坐,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凝眉思索、时而点头认同。一场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研讨交流会正在这里举行。
“发改书吧思享汇”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研讨交流活动现场。本报记者苗露/摄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见习记者 | 甄敬怡
风至自灵动,策高当行远。
11月26号上午,月坛南街38号院国家发展改革委中配楼大会议室里,人们隔桌而坐,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凝眉思索、时而点头认同。一场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研讨交流会正在这里举行。
就在一个月前,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两份顶层设计文件正式公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推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明了方向。蓝图既定,下一步如何发力?系统变革,该怎样凝聚共识?带着疑问与思考,委内青年同志、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以及企业代表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环资司牵头举办的2021年第10期“发改书吧思享汇”现场,寻找权威答案,期待专家声音。
知向何处,不惑于方向;明所从来,不竭于动力。会议伊始,环资司干部王浩就“深刻领会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的话题与众人进行了分享,从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到维护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保障,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责任,他用历史视角和国际视野条分缕析讲述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讲者恳切,听者奋然。
环资司干部楼鹏康系统回顾了近一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一系列成果,介绍了两份顶层设计文件的主要思路、具体举措,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部署。“近期,我们将在推动落实顶层设计、明确下步工作重点、深入研究重大政策、着力强化统筹协调、系统推进人才培养等方面着重发力。”
“这是我第二次走进报告厅作‘发改书吧思享汇’的分享,”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一上台就迫不及待分享了参会心情,“每次来,我都能深刻感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浓厚的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乐于交流的氛围,我们这些委外同志身临其中,受到极大触动和感染。”对于“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被列入《方案》的“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朱黎阳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循环经济近20年的发展在2021年迎来了新的春天!”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朱松丽对刚刚落幕的COP26进行了专家视角的分析与解读。“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引领者。1850~2019年间,这样一个地理面积仅相当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岛国,累计排放就占全球5%,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她生动点明了英国在碳排放上的历史遗产,“这次会议的会场设在格拉斯哥,这里也是工业革命第一台蒸汽机点燃的地方。”
“节能是什么?”国家节能中心综合处处长时希杰用一个问句引入了他的分享,也调动起听众的思考,大家纷纷停下手中的笔。《意见》中明确提出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而节能的具体意涵又是什么?时希杰分享了自己的心得——节能不是关灯断电,而是依法科学合理用能,是用更少的能源,获得更多的产出;节能不是不惜一切代价,而是充分考虑经济成本和全生命周期成本。
“我的理解是,《意见》和《方案》就像一副扑克牌里的大小王,接下来‘1+N’体系中的‘N’里还要出台很多文件。”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委员王志轩贴切的比拟引得大家轻松一笑。但能源结构转型并不是一个可以“一笑置之”的话题。随后,他结合图表、对比数据,严谨深入地对能源产业发展及技术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建议。
不知不觉近3小时过去,讲者不倦,听者忘时。大家意犹未尽,摩拳擦掌期待互动环节的到来。
企业是落实双碳政策的重要主体,也是助力技术创新的成员之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手段,相关企业代表提出了减排责任的传递、第三方治理模式等当前CCUS企业关切的痛点问题。在得到相关负责人的答复后,他略显振奋与激动地接过话筒:“太感谢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和您说的完全一样!”另一家相关企业代表对双碳人才培养和校企共建工作进行了提问,并进一步表达了企业成为“落实双碳工作的实训基地和实践基地”的志愿。
成就感、自豪感、紧迫感,这是主持人办公厅纪懿澜会后的最大感受,“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我们年轻干部更要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双碳工作需要凝聚各方合力,希望像这样的交流活动可以多举办一些,以传递有效信息,推动建立共识。”楼鹏康说。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凝聚共识,促进交流,业务研讨平台“发改书吧思享汇”正结出累累硕果;蓝图既定,行则必达,双碳工作也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在2021年的冬季,蕴藏着春天的蓬勃生机。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