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构建塑料闭路循环链 深化白色污染治理成效

2021-09-30 12:3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白色污染治理 塑料污染治理

摘要:《方案》聚焦塑料污染的本质和主要矛盾,首次分条明确职责分工,通过细化塑料治理链条上的源头减量、中端回收、末端处置再利用等方面的部署,量化具体目标,聚焦重点领域,明确重点区域,压实主体责任,成为“十四五”时期取得更为显著的白色污染治理的行动指南。

杜欢政  聂雨晴  陆莎

塑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享受塑料便利性的同时,也在承受着塑料废弃物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塑料污染的本质是塑料泄漏到自然环境中且难以降解,引发水体污染、土壤破坏、微塑料等系列环境问题。

为进一步强化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重拳打击塑料污染,在2021年9月联合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方案》聚焦塑料污染的本质和主要矛盾,首次分条明确职责分工,通过细化塑料治理链条上的源头减量、中端回收、末端处置再利用等方面的部署,量化具体目标,聚焦重点领域,明确重点区域,压实主体责任,成为“十四五”时期取得更为显著的白色污染治理的行动指南。

以闭路循环为总体思路,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废塑料具有资源和垃圾的双重属性,废塑料闭路循环既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带来节约资源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减少碳排放,减轻塑料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着眼前端源头,推动生产消费环节“轻装上阵”。

推行绿色设计,减轻塑料制品的回收难度。《方案》指出推行塑料制品绿色设计,尽量同一材质,减少复杂度。并且,制定绿色设计的相关标准,禁止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等部分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推进使用减量,营造绿色消费和流通氛围。《方案》提出制定《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报告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制度;发布绿色包装产品推荐目录,加快绿色产品认证;发挥公共机构的表率作用,带头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加强宣传教育与科学普及,引导公众养成绿色消费习惯。

推广科学替代,规范绿色包装行业秩序。《方案》对于科学稳妥推广替代产品从完善标准、提升检测能力、深化科学研究、合理布局产能等方面进行了部署,推动产业环保性、有序性、规范性发展。加大可降解的塑料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不断产品性能提升,降低应用成本。

——紧盯中端回收,推动塑料废弃物“物尽其用”。

规范回收系统,提升塑料废弃物的回收水平。《方案》提出推进城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的两网融合,合理布局收集设施,提高塑料废弃物的规范收集水平;进一步提升塑料废弃物的交通工具收集和场站转运能力,实现各个运输环节的有效衔接;统筹农村县、乡镇、村三级设施建设和服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生活垃圾分类搜集、转运模式。

——瞄定末端处置再利用,推动塑料垃圾“华丽蜕变”。

完善处置和再生利用体系,提高塑料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效率。《方案》支持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项目建设,发布废塑料综合利用规范企业“白名单”,关停惩治“小散乱”企业,完善再生塑料的有关标准。技术方面加大投入,推动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高值化发展。在无害化处置方面,要全面推进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支持跨区域合作,加强现有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大幅减少塑料垃圾直接填埋。

在时间目标上,《方案》指明到2025年,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成效卓有成效,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在规模目标上,《方案》明确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到1000万个;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重点区域的露天塑料垃圾基本清零;农膜回收率达到85%,地膜残留量实现零增长。

聚焦重点领域,解决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的“心腹大患”

伴随着快递、外卖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几何式增长,塑料垃圾数量也爆发式增长。据公开数据,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约为2000万,这意味着每天至少有2000万个塑料制品被消耗。按每个塑料袋面积0.06平方米估算,每天消耗的塑料袋可铺满168个足球场。2019年快递业务量约632亿件,按每个快递1~2个包装来计算,2019年全年快递包装使用量超过1200亿件。巨大的使用量和废弃量暴露出电子商务、外卖、快递等塑料污染治理的重点领域。

《方案》提出督促指导电子商务、外卖等平台企业和快递企业制定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平台规则,发布绿色包装产品推荐目录,大幅度减少电商商品在寄递环节的二次包装,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标准化周转箱循环共用。鼓励电子商务平台(包括外卖平台)、快递企业与环卫单位、回收企业等开展多方合作,强化以快递包装和外卖餐盒为代表的塑料废弃物回收力度。

明确重点区域,扭住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的“牛鼻子”

废塑料垃圾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因素。大量的难以降解的废塑料垃圾不仅影响海洋生态系统,还会以微塑料、塑料碎片等形式进入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此外,我国还有大量的塑料垃圾堆积在旅游景区和田间村落中,破坏人居环境。因此,《方案》将江河湖海、旅游景区、农村地区作为塑料垃圾清理整治工作重点区域,旨在基本清零“看的见”的垃圾,尽量清除“看不见”的垃圾。

加强水域垃圾的清理整治。《方案》提出实施江河、湖泊、水库管理范围内,以及海湾、河口、岸滩等滨海区域塑料垃圾专项清理;制定长江经济带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增加海滩等活动场所垃圾收集设施投放,提高垃圾清运频次;督促船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收集、转移和处置塑料垃圾。

深化旅游景区塑料垃圾清理整治。《方案》提出建立健全旅游景区生活垃圾常态化管理机制,推动旅游景区生活垃圾与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置;强化对游客的教育引导,劝导制止随意丢弃塑料垃圾行为,实现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露天塑料垃圾全部清零。

深入农村塑料垃圾清理整治。《方案》提出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对房前屋后、河塘沟渠、田间地头等区域的塑料垃圾开展定期清理,推动村庄历史遗留的露天塑料垃圾基本清零,通过“门前三包”等制度明确村民责任,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塑料污染治理是一项持久战,久久为功,贵在落实。较以往不同的是,《方案》着重对部署的37项具体任务逐项明确了责任部门,并提出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同时,《方案》指出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及时分析工作进展;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年度专项行动,并将塑料污染治理的相关突出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

(杜欢政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循环经济部级联席会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