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惠企纾困专题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

2021-09-26 11:38 中国发展网 张守营
就业创业 民营企业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摘要: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冲击,当前民营企业总体生存状况如何?如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发展的状况怎么样?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就业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效果?9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惠企纾困专题新闻发布会,相关司局的负责人就以上问题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回应了社会关切。

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惠企纾困专题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

下大力气持续抓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 方向不变力度不减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张守营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冲击,当前民营企业总体生存状况如何?如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发展的状况怎么样?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就业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效果?9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惠企纾困专题新闻发布会,相关司局的负责人就以上问题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回应了社会关切。

今年3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企业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稳住了1.4亿户市场主体,就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进一步推动放开市场准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创新创业创造,将各项“惠企纾困”政策落到实处。

将重点聚焦解决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

“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打造专业化、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已经转化科技成果1.4万项,培育‘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千家。”朱建武介绍,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通过共享资源、联合攻关、订单支持等市场化方式,与12万家中小企业合作,带动中小企业新增26万个就业机会。

今年年初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依托212家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开展了“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通过扶持创业,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已累计新增就业机会240万个,有效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的示范作用。”朱建武说。

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通过企业、高校示范基地结对,近千名实战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辅导了2万多学生创业就业,举办了200多场创业就业专场活动,共计为毕业生提供了27万个就业机会;在农民工就业方面,示范基地聚焦家政服务、养老托育、乡村旅游、家电回收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社会服务领域,扶持“互联网+社会单元”创业项目,目前已吸引资金投入23亿元,创造了143万个就业机会。

同时,一批示范基地针对本地优势特色,大力扶持创业,带动一大批人在家门口致富。一批示范基地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深度合作,带动一批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重点聚焦解决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进一步梳理痛点堵点,加强政策协调和支持,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并努力转化为稳定的就业岗位。加强信息跟踪,进一步丰富示范行动“样本库”,加大宣传的频度广度,适时组织现场交流会、工作研讨会,做好经验推广,让更多创业者有模式可依、有路径可循。

在持续抓好创新创业创造方面,朱建武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既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创新高地建设的引领作用。机制化推进国际科创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动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加快落地;支持有条件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形成多层次、体系化的区域创新格局;务实抓好全面创新改革,努力打造科技创新“小岗村”式的制度性成果。

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建设的支撑作用。坚持目标集中、领域集中、主体集中、区域集中、资源集中,加快“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落地,推动一批当前急需、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项目及早开工;完善设施建设、运行、评价全周期管理,进一步推动开放共享。

进一步提升创新平台建设的放大作用。聚焦战略性领域,加快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布局建设,完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优化整合,新认定一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放大创新平台体系的整体效应,强化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打造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国家信息中心景气调查数据显示,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景气指数为146.9,位于较强景气区间。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景气指数为130.7,呈现连续提升态势。1月~8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0%、23.8%、30.0%。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朱建武介绍,随着国家“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其他各领域专项规划陆续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支持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预期将持续稳中向好。

同时,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际海运价格持续维持高位,加之部分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面临挑战,特别是产业链中下游,中小企业,对于价格和成本的传导消化能力相对较弱。

朱建武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打造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落实好规划任务。组织实施好“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推动形成战新产业发展“全国一盘棋”。

二是加强集群培育。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加快构建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建设重点任务加快落地。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大力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多渠道加大支持力度,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素保障能力。

创造出一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副司长蒋毅介绍,为战疫情、稳经济、保民生,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广大民营企业迎难而上,苦练内功,韧劲与活力不断彰显,呈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

“近期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可以归纳为更加注重降本增效控风险提升竞争力、更加注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增强新动能、更加注重转型升级应对外部冲击、更加注重抓住新业态新模式机遇拓展外贸空间、更加注重履行社会责任为国分忧。”蒋毅介绍,围绕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在税费、融资、招投标、营商环境等方面相继推出一系列惠企纾困政策,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目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依然不小,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下大力气持续抓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解决好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蒋毅坦言,这既有传统的在产权保护、招投标、市场准入等领域存在的问题,也有今年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比如大宗原材料的涨价、海运费用涨价等,将及时予以研究解决。

二是开展民营经济跨区域发展政策协同试点。通过破除区域间涉民营经济政策壁垒、建立区域间利益协同机制,推进涉民企政务服务协同、区域市场协同,从而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不平衡、要素不流动、市场不联通的问题,为全国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探索路径。

三是积极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平等享受有关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增量混改,在开展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等工作中,积极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四是发挥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示范带动作用。聚焦中发49号文中的重点任务以及民营企业的重点关切,深入挖掘地方的典型经验做法开展宣传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形成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2019年年底,党中央出台了历史上第一份关于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央文件。文件下发后,很多地方结合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围绕促进‘两个健康’,持续破解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创造出一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蒋毅介绍。

比如,山东省青岛市研发的“青易办”企业开办掌上智能平台,真正实现了一部手机就能办完企业开办所有业务;浙江省温州市将惠企政策整合为5大产业政策,实现政策兑现从企业自主申报到政策主动推送转变;福建省泉州市在全国首创无还本续贷的“无间贷”产品;广东省佛山市实施的补贴资金秒到企业和个人的“秒速直达”改革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梳理总结这些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多种方式,把这些典型做法推广到全国,树立标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将在一些工作基础扎实的地方开展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并明确创建联系点城市,进一步激发地方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全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有力支撑。”蒋毅表示。

关于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蒋毅表示,我国正在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全面修订,并结合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继续出台多个放宽准入特别措施。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结合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加快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准入特别措施出台,积极推进浦东、横琴等特别措施研究制定工作,支持湖北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

此外,将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的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逐步扩大评估范围,实施违背负面清单案例归集与通报,畅通市场主体对各类市场准入问题的反馈渠道,营造更加公平畅通的市场准入环境。

我国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继续呈现“量增、面扩、价降”态势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这个问题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副司长张春介绍,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各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继续呈现“量增、面扩、价降”态势。

截至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3%。7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企业贷款利率4.93%,较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截至8月末,累计注册企业999.4万家,通过平台累计发放贷款超过4万亿元,部分地方平台发放贷款的平均利率低于全国普惠小微贷款利率约1个百分点。“以信获贷,以贷获信,应该说‘信易贷’模式对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春表示。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进一步推广完善“信易贷”模式,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供坚实支撑。

一是进一步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起草相关政策文件,将以更大力度推动纳税、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缴纳、水电煤气、仓储物流、不动产、知识产权等信息纳入共享范围,夯实信用信息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基础桩”作用。

二是进一步健全融资服务平台网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充分运用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统筹建设融资服务平台,构建全国一体化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

三是进一步强化风险监测和信息安全保障。更好发挥信用在金融风险识别、监测、管理、处置等环节的基础作用,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加强信息安全和对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防止信息非法使用,保障主体权益。

此外,各地方、各金融机构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发展实际,为创新“信易贷”产品服务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有益经验。目前来看,比较成熟的包括一站式服务、立体化画像、便捷化办理、多渠道分担等。

确定了第二批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稳定制造业投资,对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介绍,今年以来,制造业投资持续发力,1月~8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7%,高于全部投资增速6.8个百分点。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力度,做好五方面工作,保持制造业投资良好增长态势。

一是夯实产业基础。鼓励企业聚焦制造业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软件加大投资布局,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实现工程化、产业化,补齐产业发展基础短板。

二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应用先进技术、更新生产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

三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鼓励企业瞄准未来产业变革方向,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四是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培育发展专业化服务机构,提升产业创新力,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增强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五是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鼓励企业加大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力度,用好我国发展战略纵深,优化产业链区域布局,实现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增强产业根植性。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20个区域、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等40个企业作为第二批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支持其开展创新实践,探索重点行业、领域和地区融合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发挥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批新的典型经验。”霍福鹏表示。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梳理总结首批试点单位经验,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推广,将试点工作推向深入。同时,组织第二批试点单位进一步优化完善试点方案,鼓励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认真督促、协调试点单位按照既定目标、任务,扎实有效开展新探索,并继续扩大宣传推广。

以天津经开区、江苏省张家港市、安徽省合肥经开区等为例,这些试点区域着力构建两业融合规划、金融、人才等方面“八大平台”,实现两业融合重点项目库动态管理,全面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完善促进两业融合制度体系。首批试点企业中的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探索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基材料、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两业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加快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推进绿色制造平台建设,提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增值服务供给水平,推进制造业服务环节拓空间、增效益。

责任编辑:张守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