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湖北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
摘要: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综合部门职能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推动发展改革委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效。
长江宜昌段第9座大桥建成试通车 7月30日,湖北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建成试通车。为给中华鲟“让路”,大桥采用主跨1160米悬索桥一跨过江方案,不在水中建桥墩。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中湖北省19条过江通道之一,是长江宜昌段第9座长江大桥,也是宜昌快速路环网的控制性节点工程。图为当天行驶在伍家岗大桥上的车辆。新华社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
近年来,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促进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为推动湖北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讲政治、顾大局,机关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始终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深刻把握机关党建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职责定位,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推进“三个表率一个模范”机关建设,努力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突出政治引领。始终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业务工作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党建工作,先后制定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实施意见》《巩固深化全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系统谋划湖北发展改革委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严格落实主题党日、谈心谈话、民主评议等制度,全面提高“三会一课”质量,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湖北省发展改革委连续多年被省委综合考核评为优秀单位,委领导班子被省委评为优秀班子,2020年获得全省党建工作示范单位、省直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突出理论武装。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强化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突出队伍建设。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在大战大考中锤炼提升干部队伍能力水平。全面落实社区“双报到”制度,将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工作纳入支部党建考核,2020年湖北省发展改革委累计下沉工作时长6243小时,领办下沉任务1395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
勇担当、善作为,发展改革工作开创新局面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综合部门职能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推动发展改革委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效。
全力以赴抓好改革创新。坚持吃改革饭、打创新牌,用危机倒逼转型,推进高质量重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召开湖北省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营商环境建设大会,推动优化营商环境“黄金30条”“优化营商环境办法50条”“十必须十不准”落地见效,对103个县(市、区)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全省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店小二”精神深入人心,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升。2020年底,全省市场主体达571.35万户,比2019年增长5.4%,其中新增市场主体73.10万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52家,进退相抵净增180家,比上两年情况还要好。持续推进新动能培育。积极谋划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推动6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进入国家复审阶段,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华为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落户湖北。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高于规上工业增速10.2个百分点。
全力以赴抓好战略实施。积极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取得积极成效。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截至2020年底,2018年、2019年国家警示片共计37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3个,其余4个正按时序推进。累计已完成沿江380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十大战略性举措”58项重大事项有序推进,91项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440.6亿元,占总投资的58.4%。加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施力度。积极向国家争取加大对中部地区崛起和湖北的支持力度,将更多湖北事项纳入国家《新时代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施意见》,与湖南、江西联合行文将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投资合作不断深化,完成境外投资项目备案53个,总投资额7.38亿元。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及评估情况考核指标体系,编印《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项目融资规划(2020-2022年)》,积极完善金融支农体系建设,强化乡村振兴战略项目要素保障。
全力以赴抓好民生保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完成脱贫攻坚等硬任务,兜住兜好民生底线。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31.84万户、88.23万人的任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不断加大。37个贫困县建成主导产业54个,累计创建9个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打造公共卫生体系“湖北样板”初见雏形。坚持应急谋远、标本兼治,共谋划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2247个,规划总投资2545亿元。截至2020年底,湖北省公共卫生补短板开工建设项目1037个,规划总投资1125亿元。抓好能源粮食安全和保供稳价工作。物价粮食工作有了新进步,持续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分析,做好猪肉、粮食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开新局、谱新篇,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把湖北省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重点强化交通“硬联通”,加快建设花湖机场、沿江高铁、西十高铁湖北段、襄荆高铁、荆荆铁路、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加速融入全国“1、2、3小时”交通出行圈和全球“1、2、3天”快货物流圈。
完善功能“硬支撑”,增强口岸功能,优化通关环境;增强贸易功能,培育壮大现代商贸流通主体和骨干外贸网络,支持武汉加快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增强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服务能力,打造“湖北服务”品牌。提升开放“硬实力”,充分发挥湖北自贸区开放引领作用,建好用好自贸区、开发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平台,着力打造中部地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头堡”。
坚持投资、消费“双扩大”。努力扩大合理有效投资,高标准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民生项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加快建设武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改善城市商圈、农村电商网络、城乡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培养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
深化创新、改革“双驱动”。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坚定不移打“创新牌”,向创新要动力,抓住平台和人才两大重点,推动湖北省从科教大省向创新强省转变。积极创建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推进先进存储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一批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攻克并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区域发展、营商环境“双优化”。加快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推动建立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实体性机制。补齐县域经济和块状经济短板,制定新发展阶段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优化制度供给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革命,全面落实营商环境4.0版政策,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正反两方面典型示范、警示宣传和营商环境评价工作,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促进实体经济、乡村发展“双振兴”。坚持战略新兴产业引领,实施战略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发展壮大四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四大创新融合。坚持先进制造业主导,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产业链提升工程、质量标准品牌建设工程,推动全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坚持现代服务业驱动,实施现代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培育万千亿产业集群。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强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城乡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和政策引导,加快推进生猪等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实现生态环境、民生保障“双改善”。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次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坚决完成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问题整改,深入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加快建设长江、汉江、清江绿色生态廊道。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切实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帮扶。加快实施公共卫生体系三年补短板计划,加快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湖北样板”。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