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发改委赴航天五院调研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情况

2021-07-15 20:44 中国发展网
航天五院 民用空间基础设施

摘要:调研组参观了《精神的力量》主题展览,大家一致表示,要将航天精神融入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工作,努力完成好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任务。

中国发展网综合报道 据发改委网站消息  7月8日,高技术司负责同志带队赴航天五院,调研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情况。调研组实地考察了航天器总装集成测试厂房,详细了解航天五院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民用航天等领域发展情况,以及航天器研制能力、研制流程、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和卫星应用等情况。调研组参观了《精神的力量》主题展览,大家一致表示,要将航天精神融入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工作,努力完成好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任务。

据悉,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是指利用空间资源,主要为广大用户提供遥感、通信广播、导航定位以及其他产品与服务的天地一体化工程设施,由功能配套、持续稳定运行的空间系统、地面系统及其关联系统组成。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既是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社会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也是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手段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加快建设自主开放、安全可靠、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15年10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共同发布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建成技术先进、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业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新驱动、需求牵引、市场配置的持续发展机制不断完善, 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参与国际化发展。

另外,据中国青年报报道,6月25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副院长赵小津透露,经过50多年的发展,五院已研制并成功发射了300多颗航天器,其中就包括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五号飞船、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和祝融号火星车、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以及正在建设的中国空间站,等等。

赵小津说,“未来,我们还要建好、用好空间站,开展载人登月,完成火星采样返回,实现对木星、小行星等天体的探测,我们将继续同香港科学家们携手合作,向着更深远的太空不断前进。”

据了解,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成立于1968年2月20日,首任院长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