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以指标的“个性化”提升考核的“精准性” 引领彰显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
摘要:经过近三年的考核工作实践,个性指标年终考核逐渐形成“现场考核+设区市自评+责任部门评分+牵头部门审核”的考评程序。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袁雪飞报道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全国各省区率先出台设区市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采用“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加减分项”的指标设计,着力提升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评估的精准性。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作为个性指标和加减分项评价考核牵头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扎实开展指标研究设置和动态优化调整工作,基于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和功能定位,突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目标定位、内涵要求的个性指标体系,力促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充分发挥个性指标对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
向中心聚焦,朝大局聚力,强调“考大事、考要事”。围绕落实国家重大战略,设置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长江经济带大保护、“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等指标,鼓励各地抢抓战略叠加机遇,加快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落地落实。
近年来,江苏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国家警示片披露问题在全国率先全部完成整改,得到国家长江办高度肯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等“六个一体化”加快推进,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取得新进展,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占比逆势上扬,“重资产投资运营”和“轻资产管理输出”境外园区建设模式获得国家层面充分肯定。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2020年指标设置中着重考核省重大项目上半年开工建设情况,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这块“压舱石”率先复工复产,230个省重大项目上半年开复工率超过9成,全年完成投资5600亿元以上,为推动上半年全省经济增速“由负转正”提供了有力支撑。
围绕区域协调发展,设置推动南北共建园区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等指标,引导区域间深化合作、优势互补。截至“十三五”末,南北共建园区吸引落户产业合作项目569个,总投资1153亿元,有力支撑了苏北地区加快发展;全省高铁总里程达2215公里,跃升至全国第三,苏北苏中苏南干线铁路通道全面打通,“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基本形成。
坚持问题导向,主攻堵点难点,突出“强弱项、补短板”。指标设置注重锻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既考地方特色强项,更考需要着力改善和提升的薄弱环节和领域。强化安全生产底线。针对“化工围江”“散乱污”小企业问题,设置“化工企业及园区整治提升”“提升危废处置能力”等指标,加大对安全生产事故减分幅度,推动全省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升。2018年-2020年,全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实现“双下降”,其中2020年分别下降66%、63%。突出生态环境治理。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设置“入江、入海河流水质提升”“太湖专项治理”“河湖两违三乱专项整治”“臭氧超标天数及降尘量控制”等指标,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2018年-2020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由48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由68%提升至81%,主要入江支流和入海河流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太湖治理连续13年实现“两个确保”。
针对统筹城乡发展、公共服务领域短板弱项,设置“重要民生商品稳产保供”“宜居城市建设”“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等指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0年,全省粮食总产达745.8亿斤、创历史新高;共改造城镇老旧小区775个、惠及32.5万户家庭,医疗卫生和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改善。
注重分类指导,找准目标定位,彰显“差异化、特色化”。一方面,强调区域发展差异化。从区域发展不同资源禀赋条件和发展阶段,设置区域发展的相应指标,突出体现区域分类目标要求。苏南地区侧重考核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等体现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作用的指标,引导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加快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未来网络、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更好担负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探索实践、先行先试的使命。
苏中地区,侧重考核沪通合作、宁镇扬一体化、锡常泰跨江融合等突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指标,扬州、泰州等地加快融入宁镇扬、锡常泰一体化发展,龙潭过江通道、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常泰过江通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南北融通、江海联动和陆海统筹成效更加显著。
苏北地区,侧重考核巩固脱贫攻坚、农民住房条件改善等围绕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指标,推动苏北五市积极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高质量完成农民住房条件改善目标任务,有力推动全省精准脱贫如期实现。
另一方面,体现市域发展特色化。根据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地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和功能定位设置相应指标,引导各设区市聚焦重点、聚力突破,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过程管理,优化考评程序,推动考核“经常化、制度化”。建立健全指标“过程管理”和“结果控制”相统一的科学考评体系,不断优化完善考评程序,推动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平、公正。从“一次性考核”转向“全过程监测”。细化分解考核指标,明确序时进度,开展季度监测和半年评估,梳理各地指标任务推进情况,重点对工作推进不理想的指标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加强对指标推进情况的跟踪监测,半年评估结果作为个性指标年终考核的重要参考,避免年底考核“一次算总账、一锤定结果”,形成“平时有监测、年终有印证”的闭环链条。从“不见面考核”转向“全方面评估”。
经过近三年的考核工作实践,个性指标年终考核逐渐形成“现场考核+设区市自评+责任部门评分+牵头部门审核”的考评程序。牵头部门抽取部分指标,派员赴各设区市现场核验完成情况;设区市通过综合考核信息管理系统上传考核数据及佐证材料,由各考核责任部门对照标指标计分细则进行评分;牵头部门结合半年评估和现场考核结果,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严格审核责任部门评分结果,确保考核过程可追溯、结果能公示。
考核是重要的“指挥棒”,必须因时而谋、顺势而为。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将聚焦“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要求,深入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与时俱进调整优化完善个性指标,更好发挥其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推动作用,为全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