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世界经济论坛政企交流会诚意满满(2)

加强政策透明度,充分听取外资在内的市场主体意见

2021-05-19 12:59 中国发展网 季晓莉

摘要:“不管是外企也好,国内的企业也好,都非常关注政府的政策透明度。我们会注重加强政策出台前的论证评估,凡是制定涉及到企业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法规文件政策,都会结合实际,充分听取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的意见。在政策实施方面,则会尽可能地为市场主体留出必要的调整适应期,保证新旧政策顺畅有序衔接,避免因政策断档或者是不协调,对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打通“堵点”,连通“断点”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全球产业链出口减少500亿美元。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有所升温,一些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本国制造业转移和回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深刻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国际物流和商贸活动受到进一步影响,全球经贸合作人员往来暂缓,企业跨国经营承压明显,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据介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保持了基本稳定。一方面,围绕重点产业链和重大投资项目,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堵点,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协调国际国内物流资源,确保铁路、航空、海运等物流大通道畅通,强化供应链保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统筹兼顾国际国内双循环。另一方面,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鼓励企业推进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提升灵活应变和协同能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和突破技术瓶颈制约,大力推进强链措施,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我们也意识到,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布局是市场资源配置的自然选择过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绝不是一个国家的事,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需要跨国企业共同应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司副司长高健在会上表示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协助跨国企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组织世经论坛、跨国会员企业,赴杭州、义乌、成都、大连、天津开展“行走的达沃斯系列调研活动”,组织开展“我委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地方城市对接会活动,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政策交流,吸引更多跨国企业积极参与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逐步打造开源政企信息共享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着力优化人员快捷通道和货物绿色通道,打通通关效率,打通堵点,连接断点,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尽快生效,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国际国内产业链互动。”高健表示。

“中国政府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不搞歧视性、排他性的标准规则体系,不搞割裂、贸易、投资技术的高墙壁垒。”会上,呼吁各国企业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提高营商环境政策透明度:充分听取市场主体意见,留足适应期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司长杨洁在会上表示,这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以2020年1月1号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契机,主动作为,探索创新,持续加大改革力度,为市场主体活力逐步恢复创造了有力条件,也为中国经济恢复稳定增长提供了市场空间。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所以我们在抓中国营商环境改革的时候,重点是抓制度建设。”近年来,《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正式实施,开局良好,不仅国家层面有了法的制度建设,各省也是一样。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这些地区,之前就有了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这些年进一步对照国家条例规定又主动修订了这些法规。有20多个省区市出台了地方性政府法规或者是规章制度来优化营商环境,包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大中城市,甚至银川、晋中一些地级城市也都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了地方性的政府规章。不少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政策方案,从1.0版上升到4.0版。目前以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基础,地方和部门法规政策为补充的优化营商环境“1+N”的制度体系正在加快完善,我们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有了很好的法制保证和制度支撑。

据介绍,中国的市场准入不断放宽,简政便民的改革行动深入实施,盖章、确认、告知证明这些环节和手续大幅减少。同时,监管执法不断规范,各地区、各部门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非现场监测和非接触执法,“双随机、一公开”成为日常监管基本方式。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连通了46个部门和所有的省区市,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的总枢纽,信用中国网站累计访问量超过1.2亿人次,归集信息近600亿条。2020年,中国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目前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深入推进,通过加快政务数据共享和电子证照的跨省互认,为企业服务的服务事项基本上实现了一站式和网上办理,而且有更多事项可以跨省通办。

与此同时,中国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还在不断完善。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国务院部署建立了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2018年来连续4年在98个城市开展了营商环境评价,覆盖到所有省区市,全国层面各个城市的营商环境都在努力改善、普遍优化。

据悉,下一步,中国将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推进服务供给的精准化;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更多网上办、掌上办、移动办、指尖办数字化服务场景,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全程可办。

“不管是外企也好,国内的企业也好,都非常关注政府的政策透明度。我们会注重加强政策出台前的论证评估,凡是制定涉及到企业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法规文件政策,都会结合实际,充分听取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的意见。在政策实施方面,则会尽可能地为市场主体留出必要的调整适应期,保证新旧政策顺畅有序衔接,避免因政策断档或者是不协调,对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杨洁强调。

“十四五”:先进制造、高新技术领域为重大外资项目支持主要方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副司长吴红亮则在会上表示,未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对外开放,更广泛地引入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商业模式。

“公平的市场环境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吴红亮表示,去年中国政府出台的应对疫情的税收、金融、社保等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对内外资都是同等适用的。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在华美资企业认为,在中国得到公平待遇的比例提高了7个百分点,欧盟商会和其他国家商会和企业都做出了类似表态。在大家关心的环节,例如政府采购、土地供应、税费减免、标准制定、项目申报等方面,会依法平等地对待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也可以通过投诉机制和沟通渠道解决合理诉求。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了解到,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已经在今年1月正式实施,共增加了127个鼓励的条目,主要鼓励外资更多投向三个方向:更多投向集成电路设备、关键原材料、零部件等制造业;更多投向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我们希望通过贯彻落实好鼓励目录,促进外资基本盘的稳定和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2018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成立了重大外资项目的工作专班,统筹协调解决重大外资项目落地遇到的问题。据悉,到目前为止一共确定了4批重大外资项目,今年将继续把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作为重大外资项目支持的主要方向,鼓励外资企业参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这些领域,同时发挥好国家层面的重大外资项目示范作用,推动吸引外资较多省份来健全地方层面促进重大外资项目的机制,通过中央和地方联动为外资企业在华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责任编辑:季晓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