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国之大者” 在献计出力中升华人生
摘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一直高度重视全委人才队伍建设,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多次强调,要在委属单位大力推动培养“大家”“名家”,引导专业人才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更好服务委中心工作。
图为4位新入选国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获颁证书。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苗露/摄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 | 程晖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3月10日上午,北京春意盎然,月坛南街38号院国家发展改革委中配楼大会议室里,4位新入选国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62名新获评高级职称的同志先后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丛亮和相关司局负责人手中接过证书。他们都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各委属单位的中青年研究骨干。
“我代表委党组,对4位新入选国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62位新获评高级职称的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丛亮表示。
一直以来,委属单位专业技术干部都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才队伍最大的“蓄水池”,特别是拥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干部,更是委属单位服务党中央宏观经济决策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心工作的骨干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一直高度重视全委人才队伍建设,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多次强调,要在委属单位大力推动培养“大家”“名家”,引导专业人才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更好服务委中心工作。近年来,人事司按照立峰主任要求和委党组部署,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高质量开展全委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创新实施“发改英才”计划等,有力推动委属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取得积极成效。
高水平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2020年7月和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召开委属单位首次人才座谈会和“发改英才”计划专题启动会。2021年1月11日,委党组会议专门听取了关于全委2020年度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情况的汇报,立峰主任对委属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殷切希望。
“2020年正式实施了新的职称评审办法,首次评出经济、工程系列正高级职称,整个过程平稳有序、公开公正,全委新评出的高级职称人才较往年新增了20名,数量质量双提升,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我们也要看到,与新的形势任务相比,与新时代我委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工作要做,迫切要求我们守正创新,进一步推动全委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国家发展改革委人事司负责人表示。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经过现场答辩、专家组评议评委会投票等环节,国家发展改革委直属单位通过评审的有62人,“80后”占比过半,还有2名“90后”,93%的人员具有研究生学历。一批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此外,共有6名“发改英才”入选者晋升为正高级职称,高水平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与以往相比,此次评审总体呈现一个‘严把’、四个‘首次’特点。”人事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委内推荐的评审专家和申报参评人员,要求所在单位坚持政治统领要求,对政治表现不过关的实行‘一票否决’。”
四个“首次”即首次设置经济、工程系列正高级职称,打破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天花板”;首次引入外部评审专家,其中三个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共有委外专家35名,工程系列邀请1名院士担任主任委员,进一步确保评审公开公平公正;首次实行职称标准量化评分制,服务委中心和专业化导向更加凸显;首次采用线上申报、线上审核方式。
沉甸甸的荣誉更是责任和担当
新入选国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新获评高级职称的中青年干部一致表示,今后要以高级职称评审为新起点,珍惜荣誉,用心工作,多思考、多沉淀、多积累,从专业角度开展扎实的研究,更好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心工作和国家宏观决策,为新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一直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营造更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不断成长的工作环境,比如开展‘发改英才’计划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负责人杨萍研究员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够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这样的平台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工作、能够同国家的改革发展事业一起成长,感觉到非常幸运。
杨萍是4位新入选国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中唯一一名女性。她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及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曾主持完成多项涉及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战略的研究任务,包括《APEC财长会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合作议题研究》《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研究》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高世宪研究员也是入选国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他深切感受到委党组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今天从委领导手中接过证书,更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信心和担当。”
高世宪长期从事能源经济研究工作,曾独立或合作出版《中国-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战略》《依托“一带一路”深化国际能源合作》等能源领域学术著作,9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优秀研究成果奖。他说:“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开局之年,开展能源经济研究前景广阔,任重道远。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研究人员,一定要把个人发展同发展改革事业统一起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所社会治理室主任李璐是首批入选的“发改英才”,又在此次获评正高级职称。“今天参加职称证书颁发仪式非常高兴。对每个研究人员而言,职称评定是对工作成果和个人发展最重要的认可之一。近年来,委党组对人才培养高度重视,职称评审标准更科学、更精准,考核过程更严格、更公正,量化评分让评审完全有章可循。委人事司对委属人才培养工作投入了很多心血,‘发改英才’培养计划、职称现场颁发仪式等都是对人才更重视、更尊重的表现,人才培养层次更丰富,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李璐表示。
“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宽阔平台,每名科研人员只要端正态度,不断夯实业务能力,扎实推进各项研究,就会不断成长,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心工作、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李璐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战略政策处处长盛朝迅研究员获得了“发改英才”称号,此次他也获评正高级职称。他说:“人才的成长是组织培养、平台赋能、个人努力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在委党组的关怀下,委人事司加大人才工作力度,从人才需求出发,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创新方式方法,采取了一系列务实举措,有力推动委属事业单位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盛朝迅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产业经济和产业政策。他说:“本人有关新兴产业发展、产业链现代化等领域的成果,是在服务委中心工作、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和文件起草过程中积累下来的。让我感触特别深的是,委内司局的工作站位高、任务重、要求也高,与实践结合紧密,很多带有探索性和前瞻性,这里面有很多可以探索和研究的空间。通过为委中心工作服务,自己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实践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盛思鑫研究员表示:“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委属单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发挥了很好的‘指挥棒’作用。得益于这一人才培养制度,我和其他同志此次获评高级职称。我们的成长首先要感谢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供广阔的视野和很好的研究平台,我个人的成绩也离不开国际合作中心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对我而言,获评研究员是一个新的起点,激励我更好服务委中心工作,围绕‘国之大者’,继续做好研究工作,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大力推动培养“大家”“名家”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必须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如何大力培养“大家”“名家”,让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才队伍的“蓄水池”越来越充盈,丛亮在会议讲话中对委属单位人才成长和做好人才工作提出四点要求:
一是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委属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都必须切实增强政治机关意识,自觉做到讲政治。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具有高级职称的干部,要紧紧围绕聚焦党中央关注的重点问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围绕委中心工作特别是各项重大战略,努力提出有见地、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这些就是心怀“国之大者”的具体表现,也是讲政治的现实要求。
二是着眼服务委中心工作大局,为委中心工作提供有力支撑。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多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研究攻关,要主动发现问题、开展研究、提出建议,真正在服务中心工作中增长才干、贡献力量。
三是强化责任担当,在本职工作中践行“三牛”精神,即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甘做“孺子牛”,要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大局,在奉献中实现价值、升华人生,自觉把自身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研究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时,既要从专业角度、技术领域进行论证,更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分析把握。勇做“拓荒牛”,即要不断保持思想活力,善于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肯做“老黄牛”,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能局限于眼前利益、患得患失,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甘坐“冷板凳”,才能厚积薄发,早日在本领域成为专家、有所建树。
四是着眼队伍长远建设,加快培养一批新时代需要的高水平发改研究人才。要进一步强化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做到“重职称”但不“唯职称”;要发挥好“发改英才”计划的引领带动作用,研究制定更加细致的培养措施,委内各业务司局要主动与“发改英才”对接,多为他们创造干事创业的条件。要大胆放手使用青年人才,给年轻干部提供更多机会,敢于压担子,让他们在使用中更快成长起来。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