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天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居重大战略任务首位

2021-02-25 11:01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十四五

摘要:据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天津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孙虎军介绍,《纲要》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共16章,约6.4万字。

王敏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 成静

日前,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新闻发布会。据介绍,《纲要》已经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天津市人民政府已正式印发实施,对今后五年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据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天津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孙虎军介绍,《纲要》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共16章,约6.4万字。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是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主要目标指标。第二板块是分论,由第三至第十五章构成,分领域阐述天津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13项重大战略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增强服务辐射功能,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第三板块是强化规划实施保障,由第十六章构成,主要阐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强化规划引领、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等内容。

“我们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抉择,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大势,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津城’‘滨城’竞相发展,构建双城发展格局;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构建供需适配新格局;增强机遇意识,将天津市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孙虎军说。

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深度融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天津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戴永康介绍说,《纲要》突出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体系的完善,重点聚焦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优化创新空间布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作出任务部署。就目标来说,到2025年,天津市研发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3.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1600家,为实现“一基地三区”定位和“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目标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据戴永康介绍,具体布局一是积极培育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与北京全国科创中心联动机制,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协同创新中心,积极融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成立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充分发挥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作用,吸引国内外先进成果落地产业化。

“下一步,我们将保持战略定力,以更大的决心和担当齐心协力抓落实,力争开好局起好步,把《纲要》的重要部署转变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大成就。”戴永康说。

把握制造业这一筋骨和灵魂

据天津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尹继辉介绍,“十四五”时期,天津市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坚持制造业立市,大力引育新动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着力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市,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围绕这一目标,有三项重点任务:

第一方面,要夯实制造业根基。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被赋予了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定位,制造业是天津城市的筋骨和灵魂。首先,要强化制造业战略支撑。到2025年,打造一批5千亿、3千亿、2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5%,支撑全市经济发展。同时,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能。其次,要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工程、质量强市战略,提升天津市制造业发展的能级。三是,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第二方面,要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市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增量转型,通过战新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底盘;一手抓存量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改造,稳住工业基本盘。着力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的“1+3+4”产业体系。要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到2025年,智能科技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和限额以上信息服务业比重达到30%。

第三方面,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是赋能制造业升级、实现工业4.0的必由之路;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是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是统筹国防和经济两个大局、实现安全与发展相统一的战略选择。我们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数字化;推动5G与垂直行业融合发展,加速数字产业化。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制造业重点行业和服务业重点领域双向深度融合。推动军民深度融合。推进军民产业、技术、智力融合,增强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双向支撑和拉动作用。“目前,我们已经编制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制造强市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实施七大行动,推出六项工程,策划总投资2万亿元左右的重大项目。切实将规划转化成行动,把构建“1+3+4”产业体系落实到产业链、落实到主题园区、落实到龙头企业、落实到重点项目,确保有目标、有抓手、可操作、能实现。”

落实双城发展格局,完善京津冀生态网络

据天津市规划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勇介绍,天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到2035年,“津城”“滨城”双城格局全面形成,《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就这一决策部署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落实。

特别是在落实细化双城发展格局上面,一是塑造“一市双城多节点”的城镇体系,将“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二是构建“三区两带中屏障”的市域生态格局,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保护。三是落实“一基地三区”战略定位,保障承接平台空间需求。

“我们要加快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十四五’期间一级管控区内森林绿化覆盖率超过25%,重点实施园区升级治理和环境整治,特别是环保的治理改造,推动‘十大重点生态片区’,系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品质,完善京津冀生态网络。还要加快‘滨城’的蓝色海湾生态治理,推动建设亲海、滨海、可以看海的市民体验空间。另外,加强升级保护‘1+4’湿地,按照‘1+4’湿地保护规划要求,进一步推进四大湿地治理。最后,加快蓟州北部山区废旧矿山的生态治理工作,打造北京、天津的生态后花园。”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