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河南:推动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原出彩新篇章

2021-01-18 14:0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进入新发展阶段,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交汇的历史节点上,把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贯穿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结合各地实际找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主攻方向和关键举措,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河南全省上下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根本要求,在抓大事谋长远中积势蓄势,在解难题攻难关中砥砺奋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两个翻番”“三个转变”“整体脱贫”的标志性成就,经济总量相继跨过4万亿元、5万亿元两大台阶,稳居全国第5位,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收入提前一年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了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到“三二一”、城乡结构由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开放格局由内陆腹地向开放高地的历史性转变;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原大地历史性终结,河南即将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探索和成就,为河南在新发展阶段的新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的阶段、环境、条件下,河南具有的产业基础、市场规模、区位交通、开放通道等传统优势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两大国家战略深度实施的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深入推进,有利于河南依托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等载体,在集聚高端资源、深化区域协作等方面抢得先机,进一步巩固提升在全国大局的位势,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二是内需潜力充分激发的机遇。河南有1亿人口的市场规模,2000多万中等收入群体,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全国7.4个百分点,以郑州为中心的4小时高铁圈、1.5小时航空圈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域,消费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的空间广阔,旧城改造、乡村建设、产业转型等投资需求巨大,有利于加快培育强大内需市场,充分释放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的机遇。新发展格局下以内需为导向的产业转移趋势将更加明显,河南现代工业体系完备,有超过6500万适龄劳动人口,特别是在5G、智能终端、新能源及网联汽车、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领域已形成生产应用优势,有利于深化与发达地区合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加速融入国际循环的机遇。河南四条“丝绸之路”品牌叫响全球,实验区、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功能性口岸等开放平台功能日益完善,有利于依托强大内需市场链接国际循环,在更大程度上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十四五”时期,河南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精准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基本要求,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开好局、起好步。

第一,加快补齐创新能力短板,抓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开科创走廊、中原科技城等创新载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参与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优势区域,深化与大院大所战略合作,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平台、机构和人才团队,借智借力缩小创新差距。实施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农业、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加快构建产学研用金一体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第二,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导向,立足产业基础和规模优势,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加快建设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电子制造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五千亿级产业集群。紧盯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开展建链引链育链行动,加快打造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第五代移动通信等十个战略新兴产业链。深入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做大做强鲲鹏硬件制造基地和鲲鹏软件产业,着力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点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短板。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综合载体功能,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第三,着力培育强大内需市场,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更好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聚焦“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基本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大补短板、优结构、惠民生、增后劲投资力度;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门槛,规范创新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投资积极性;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机制,保持有效投资合理增长。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的引导政策,积极推进基于5G应用的网络零售、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线上消费;以健全城乡电商流通网络为牵引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建设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完善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拓展居民财产性、经营性增收渠道,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第四,统筹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拓展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不断强化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提升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能级,加快郑州、洛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形成引领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推进重要节点城市特色错位发展,推动省际交界地区由区划边缘向区域枢纽、开放前沿转变。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县域经济质量效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开展新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一体推进乡村环境整治、设施改造、乡风塑造和治理创新,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第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科技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围绕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提升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运营水平,统筹推进中欧班列(郑州)提质扩量、跨境电商创新突破和铁海联运发展,凝聚开放通道集成新优势。加快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功能性口岸建设,打造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全面深化豫京、豫沪、豫浙、豫苏等战略合作,建立高层互访、多层交流、协商推进合作机制,形成互促互融、共同发展局面。

第六,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擦亮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引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以京津冀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和汾渭平原城市为重点,持续开展燃煤污染、工业污染、挥发性有机物、移动源污染等综合治理,深化水污染、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基本消除群众关注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和农业投入结构,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

第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把准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建立健全援企稳岗长效机制,加大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扶持,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持续提升社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和统筹水平,规范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基本生活救助标准调整机制,高水平完成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任务,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网。统筹发展与安全,提高重点领域防范抵御安全风险能力,筑牢安全发展底线。(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何雄)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