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聚力勾画“工小美”新篇章
摘要:“十三五”时期新余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江西省新余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钟桂林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在江西省新余市委、市政府的坚强带领下,新余全市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一年理思路、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四年大变样、五年新辉煌”构想,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即将胜利取得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性成绩,奋力迈出再铸新时代“工小美”新辉煌的坚实步伐。
“十三五”时期砥砺奋进成就显著
“十三五”时期新余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具体来看:新余市经济总量破千亿大关,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1641元、列江西省第二;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映山红行动”成效显著,“2+4+N”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宜吉合作示范区成立,新余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
此外,新余市连续两年荣获江西省高质量发展考核先进市,高质量发展实现大变样;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环城路等一批大项目落地建成,全市城镇化水平位居江西省前列,城乡面貌实现大变样;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解决了就业、教育、医疗等老百姓“急难愁盼”难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城乡供水一体化江西省率先、全国领先,“颐养之家”“小荷工程”品牌彰显,民生事业实现大变样;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保家行动、蓝天行动、两江治理等硬核举措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实现大变样;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法治进程加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年来的巨大成就,为新余市“十四五”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扬帆起航再创辉煌
“十四五”时期,新余市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创新驱动、扩大内需、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城乡融合发展等新一轮宏观发展政策调整,将进一步全面激发新余市经济发展活力动力。新余市将坚持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工业强市、区域小市、山水美市为奋斗目标,努力打响新余经济发展“小而强”、改革开放“小而优”、生态文明“小而美”、民生福祉“小而富”、社会治理“小而精”系列城市实力品牌,共绘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画卷、“工小美”新篇章。
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在创新创造中打造中部新型工业强市。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形成以钢铁、锂电产业为支柱,光伏、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麻纺产业为重点,硅灰石产业为突破,节能环保、安防、制鞋等特色新兴产业繁荣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实施“南重北轻”“五区融合”产业链调优工程,推动产业链集群发展。依托环城路线、浩吉铁路线、沪昆铁路线、袁河航道线“四线”,调优工业物流布局,引导钢铁等重化工业向袁河南岸布局。实施北进战略,提升新宜吉合作示范区等北区发展地位,加大对北区资源配置力度,布局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更多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项目和民生工程,优化区域功能。
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小市好统筹优势,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加快区域产业联动、设施互通、服务普惠,打造全国区域小市精品典范。完善城乡要素自由流通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夯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基础、构建多元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渠道。建立城乡基础设施“规、建、管”一体化的长效机制,实施城乡交通路网优化、客运一体化、供水一体化、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信息基础网络设施等工程建设,推进城市功能向乡村全域延伸。
推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完善河(湖)长制、林长制,加强湿地保护,严守湿地保有量红线,创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协调推进机制。加快生态修复,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构筑绿色生态屏障。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全方位打好碧水保卫战,高质量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综合整治城市扬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钢铁企业低排放改造等专项治理行动,加快城区污水处理、五废治理等项目建设。巩固提升绿色生态优势。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强化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备用水源地等重点区域保护与生态修复。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强化兜底保障水平,构建精准防贫体系。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通过提高产业持续性和就业稳定性,拓展农村人口的致富渠道。构建和培育脱贫内生动力机制,建立健全返贫风险防控和相对贫困治理机制。彻底解决城区学校“大校额、大班额”难题,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颐养之家”“小荷工程”“水花行动”影响力,将其打造为江西省乃至全国品牌。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国家省级区域发展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钢铁、锂电、建筑、光伏等优势产能国际化布局。共建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深入挖掘与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合作潜力,加强与沿线重点城市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链合作,推动资源要素自由高效流动。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