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浙江宁波:“十三五”硬核实力上台阶

2020-12-18 15:4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十三五”以来,浙江省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态势。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 孙弋弋

“十三五”以来,浙江省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态势。“2019年,宁波市经济总量居全国城市第12位,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港口吞吐量稳居全球第1,外贸出口居全国城市第5位,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大港口、大开放、大产业、大平台的硬核实力不断增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宁波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张文杰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十三五”期间宁波各项领域成果斐然

据张文杰介绍,2019年,宁波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1985亿元,“十三五”期间前4年年均增长7.1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752美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8.5亿元;创新步伐加快,2019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超过21万元/人,四年累计提高5.7万元/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5年的37%、22.7%提高到53.7%、28.1%。

宁波的“海上丝路贸易指数”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成果,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17+1”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示范区、“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获批建设。宁波2019年自营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329.3亿美元,2015~2020年6月境外累计投资170亿美元;2019年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11.2亿吨和2753.5万标箱,保持全球第1和第3位。

宁波市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3.3%和73.6%,5年累计新增常住人口超70万人;中心城区面积从2462平方公里扩大到3730平方公里,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里程分别达到378、97、567公里,百兆光纤实现城乡全面覆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15年的1.81:1缩小至2019年的1.77:1。

“十三五”期间,宁波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8%上,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234平方公里,完成海岸线整治修复41公里。2020年6月宁波PM2.5年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5年累计下降约46%,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45个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建成“污水零直排区”。

2019年,宁波市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82%和99.58%;2020年6月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提升至3.5人,每百名老人养老床位数提升至4.8张;5年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超900万平方米;2020年6月调查失业率为1.7%。

重大战略任务成效明显,重大改革任务稳步推进

据张文杰介绍,宁波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截至2020年6月,累计投入延边州、黔西南州财政援助资金超2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约800个,惠及贫困人口约50万人次;累计落实对口支援财政援建资金超16亿元,实施援建项目超240个,培训各类人员近5000余人次。

宁波扎实推进治气、治水、治土、治废攻坚行动,2020年6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90%;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功能达标率分别达到约84%和9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清运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宁波稳妥处置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两链”风险和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P2P网络借贷法人机构出清,2019年不良贷款率降至约1%;制定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2019年,宁波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居全国第三,“最多跑一次”实现率、满意率均为浙江省第一。

宁波2019年始每年减负16亿元;获批建设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推行医责险、小代险、巨灾险、城房险、电梯险等新产品;国有土地二级市场试点成效显著,预告登记、分割转让、“土地超市”等经验全国推广;创新先存后增用地保障模式等新政,“亩均论英雄”改革领跑浙江,2019年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约44万元/亩,年均增长率达29%。

“十三五”期间,宁波实施单项冠军培育三年攻坚行动,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达39家,全国第一;5家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公司超110家;打出多元资本开发、产权分割出让、“飞地”跨区合作、要素集成保障等政策创新“组合拳”,截至2019年底,累计认证高标准园区116个。

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双向开放格局加速形成

“十三五”期间,宁波被评为全国首批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和首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开发区;出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引进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总数近70家。

截至2020年6月,宁波全市人才总量超260万人,在甬全职海内外工作院士累计达到23名;截至2019年底,宁波市累计备案创新型初创企业超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00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分别达到23家和11家,在孵企业近2000家。

宁波建立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体系,2019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约33件,PCT专利申请量超300件,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启动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发布十大领域240个项目,截至2019年底,已实现约600个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攻关。

宁波还建立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技术交易运营平台;成立国内首家商标专用权保险运营服务中心;年均新增创业企业数超10万家创业企业。

宁波加快建设国家“一带一路”港口联盟,宁波舟山港-浙赣湘(渝川)”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试点已覆盖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48个地级市;完成海铁联运箱超60万标箱,居全国第二;深入推进“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2019年宁波同中东欧国家贸易额超280亿元;2019年完成对“一带一路”沿线65国进出口额超2600亿元,增长17%。

目前,宁波成功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浙江自贸区宁波联动创新区,杭州湾新区获批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梅山保税港区实现整体封关,江浙沪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实施,宁波成为全国第六大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全国领先,一批国别园加快建设。

宁波出台稳外贸“新十条”,2019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170.3亿元,增长6.9%;跨境电商进口交易额增长约43%,网购保税进口额保持全国第一;2019年宁波成为全国第9个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超500亿美元的城市,共有63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约140个项目。

产业结构优化步伐加快,大都市区建设卓有成效

“十三五”期间,宁波积极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新型功能材料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2019年宁波绿色石化和汽车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超3500亿元和2600亿元,相比2015年分别增长20%和54%。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快速发展,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7%,传统制造业水平指数位居浙江省第一。截至2020年6月,宁波建成石墨烯、智能成型、磁性材料应用技术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个。

宁波积极构建以“3433”为重点的现代服务经济体系,入选首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成全国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宁波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超2万亿元,2019年全市跨境电商贸易额实现超180亿美元,年均增长约99%;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单量、交易额分别超过10000万票、200亿元,两项规模连续3年蝉联全国第一。

“十三五”期间,宁波建成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15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10条;2019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6%,增幅创近8年来新高。

宁波印发了《宁波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印发《沪甬产业合作目录》,一批一体化合作项目相继开工,在沪科创飞地达到22个;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结算定点机构超110家。

“十三五”期间,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两大平台列入浙江省大湾区行动计划。甬舟、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

“十三五”期间,宁波海绵城市国家试点项目完工,建成约180个项目;智慧城市建设入选我国首批5G试验网城市,2019年建成5G基站3000多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成约240万平方米;2019年宁波市农村饮用水水安全覆盖率已达99%。

“十三五”期间,宁波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十一次荣获“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