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浙江:辉煌“十三五”,书写新历史

2020-12-18 15:4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十三五”对浙江意味着什么?浙江省发展改革会党组书记、主任孟刚给出的答案是: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改革创新亮点纷呈、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开放发展卓有成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 孙弋弋

“十三五”对浙江意味着什么?浙江省发展改革会党组书记、主任孟刚给出的答案是: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改革创新亮点纷呈、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开放发展卓有成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这是浙江围绕“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扎实推进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实施,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持续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奋力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交出的历史答卷。

“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指标进展顺利

创新发展有效推进,综合实力量质并举。2019年浙江省生产总值跨越6万亿“关口”,人均GDP超过10万元,跨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数字经济领跑全国,创新能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浙江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68%,累计提高0.26个百分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各省(区)第2位。

区域协调稳步增强,城乡统筹步伐加速。浙江省以“一带一路”为统领的对外开放纵深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加快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快落实,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行动全力推进。新型城市化有序推进,2019年城市化率达70%,城乡发展协调性均衡性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左右。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浙江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2019年,浙江省11个设区市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8.6%,累计提升10.4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大花园核心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能源“双控”稳步推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4.2%。

共享发展持续推进,民生保障不断夯实。2019年浙江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899元,居全国第3,年均增长6.4%,全省城镇累计新增就业494.2万人,集体经济薄弱村基本消除;社会保障扩面提标,截至2019年,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9.61%、96.68%,城乡居民平均低保标准稳步提高。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十三五”期间,浙江竭尽全力推进精准脱贫,全力打好攻坚战。

一是精准脱贫有力有效。2019年,浙江省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3%,低保标准实现城乡通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年7980元。

二是深化扶贫劳务协作。浙江省深入开展新一轮省内结对帮扶,建立全国首个民族乡村振兴“飞地”产业园;扎实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2018~2019年共帮扶22省108.2万建档立卡人员在浙就业。

三是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健全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帮扶机制,2016-2019年共帮扶8.6万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7.12万人,其中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托底安置3.4万人。

——“十三五”期间,浙江奋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全面推进蓝天保卫战。浙江省11个设区城市环境空气PM2.5浓度平均由2015年的53微克/立方米降至3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明显优化。

二是碧水行动成效凸显。2019年,浙江省控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升至91.4%,连续3年无劣Ⅴ类水质断面,城市污水处理率由91.95%提升至96.48%。

三是净土行动扎实有效。浙江省全面推进“垃圾革命”,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连续三年达到100%;清废行动有序开展,建成全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

——“十三五”期间,浙江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力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一是制订攻坚方案。浙江省出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实施方案、5个分领域三年行动计划及15个具体事项工作分案,形成“1+5+X”攻坚方案体系。

二是建立金融风险预警处置应急机制。浙江省建立“天罗地网”监测防控机制、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和金融风险应急管理机制,2019年全省不良贷款率0.91%,较2015年下降1.45个百分点。

三是注重多措并举。浙江省动态管理民营企业发债需求清单,开展“一企一策”精准纾解风险,困难企业“两链”风险持续化解。

着力推动重大改革

浙江抓好去产能,着力去库存,大力去杠杆,落实降成本,加快补短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十三五”以来,浙江省累计淘汰企业落后产能8191家,整治“低散乱”企业超14万家,规上企业产能利用率由2015年的77.7%提升至2019年的82.3%;出台《浙江省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改革工作方案》,2019年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12.8%;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化解力度,2019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5.1%,规上服务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3.8%;先后出台减负降本政策5批,累计为企业减负超6000亿元;加速补齐交通、生态等领域短板,2016~2019年交通、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0.06%、21.52%、17.24%。

浙江有效提升治理体系和现代化治理能力,法治和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健全,基层依法治理有序推进。浙江省以政府数字化转型推动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打造“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截至目前“浙里办”用户超3000万,“浙政钉”用户数达123万;行政复议机构和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率先在全国推进城乡统筹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143模式”加快建立,全省共拥有人民调解组织3.5万个,年均成功调处矛盾纠纷近60万件。

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浙江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稳步开展,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激发。浙江省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证通办、一次办成”,其中“一证通办”民生事项比例达91.4%;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办比例达80.5%,跑零次可办比例达97.4%;以“亩均论英雄”推动资源配置高效化,2019年全省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和增加值分别增长8.9%和16.5%;制定实施“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改革指导意见,新批工业用地基本实现“标准地”出让;国资国企改革步伐加快,截至2019年,浙江省属企业混改面达73.4%,竞争类企业混改面达到75%以上;全省市场主体总数突破740万户。

攻坚重大战略任务

“十三五”期间,浙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加快开放发展步伐,深入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稳步推进现代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社会公共服务,全面深化平安浙江建设。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浙江加速集聚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不断提升创新能级,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浙江省获批杭州、宁波温州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德清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阿里云城市大脑、海康威视视频感知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成功创建首个全省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获批建设首个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试验装置。创新投入持续加大,2019年浙江省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68%,居全国第6。智力支撑不断夯实,浙江省累计引进各类海外人才21.5万人次。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6316家、63677家。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显著加快,实现技术交易总额2699亿元。

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浙江努力争当高水平开放的先锋,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长三角区域合作。浙江省成功举办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浙商大会等国际活动;出台落实稳外贸20条政策措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9.4%。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以来累计达677亿美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出口26846.9亿元,年均份额32.9%,比“十二五”时期提高2.2个百分点;在全国率先设立省“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捷克站、迪拜站和12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稳步推进;参与编制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出台浙江《行动方案》。

看得见风景,摸得到幸福,载得动梦想。浙江的新型城市化在“十三五”呈现了这样的画面:城在画中、人随景走、山水相依、城乡交融,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创业创新的土壤日益肥沃。深入推进“四大”建设,大湾区建设明显提速,设立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绍兴滨海新区;大花园建设全面开展,公布第一批10家典型建设单位和10家培育单位名单;大通道建设加速推进,湖杭铁路、金甬铁路等项目全面开工;大都市区能级加快提升,加快杭绍甬、甬舟、嘉湖等一体化发展。浙江省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全省常住居民城市化率由2015年的65.8%提升至2019年的70.0%,高于全国9.4个百分点。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稳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高标准推进小城市培育试点。乡村振兴卓有成效,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数量全国第一,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省11镇34村入选全国美丽宜居示范镇村名单,总量居全国第一。

现代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浙江加快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平稳提升能源综合保障能力,稳步推进水利工程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2016~2019年,浙江省交通投资年均增长20.06%,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由13.8亿吨增至17.2亿吨,公路通车里程增至12万公里。能源供应平稳有序,年发电量由2905亿千瓦时增至3351亿千瓦时。截至2019年底,浙江省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277亿元,占全国同时期水利投资的1/12;居民优质水资源供给更有保障,累计改善896万人饮水条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99%。加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截至2019年,浙江省已建成交付5G基站15770个,开通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专线30条,覆盖用户9269万户,窄带物联网覆盖用户11920.5万户,全省互联网普及率80.9%。

社会公共服务关系着民众的生存、生活、发展等需求,浙江在“十三五”期间深入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着力稳定就业,推进收入稳步增长,社会保障扩面提标。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2019年,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15年教育普及率超过99%;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15年的56%升至2019年的61.3%。全力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工程,2016~2019年浙江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49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93%降至2.52%。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6~2019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到6.4%。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提升,截至2019年,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30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461万人,比2015年分别增加546万人和166万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由2015年的48.6张增加到2019年的54.5张;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累计开工城镇棚户区住房105.33万套。

人的一生渴望平安。浙江全面深化“平安浙江”建设,纵深推进“信用浙江”建设。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继续保持“零增长”,各类生产安全发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16年“双下降”,亿元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降至0.02人。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