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河南三门峡:群众满意是检验易地扶贫搬迁成效的唯一标准

2020-12-18 15:4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与搬迁群众一道并肩站在“新起点”,携手迈进“新生活”,协力开启“新奋斗”,奋进谱写“新篇章”。

河南省三门峡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 周长青

三门峡市作为河南省易地扶贫搬迁人数最多、任务最重的市,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搬迁成效的唯一标准,在前期建设好“新家园”的基础上,着力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融合衔接,以持之以恒的耐力和定力做好后续扶持工作,与搬迁群众一道并肩站在“新起点”,携手迈进“新生活”,协力开启“新奋斗”,奋进谱写“新篇章”。

——立足“搬得好”,让群众住上“放心房”。

三门峡市“十三五”时期共搬迁安置群众18669户、65257人,占全市计划脱贫人口的近一半,占河南省易地搬迁总人数的1/4以上。为做好这项史无前例的重大民心工程,三门峡市的主要做法有:始终坚持“三统筹、两限定、十一步程序选定”工作标准,以识别程序的规范化确保识别对象的精准化,全面落实“应搬尽搬”,群众认同度达到100%;按照“靠城、靠镇、靠园区、靠乡村旅游点”的原则,围绕与搬迁群众生活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对所有安置点进行位置、功能匹配和调整,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使之符合“有利于农民生产、有利于实现就业、有利于稳定脱贫”的标准,最终实现了全市154个安置点“四靠”率达到100%;恪守“不让搬迁群众举债”资金线和严把“优质放心工程”质量关两条民生底线,房屋质量安全可靠率达到100%;为了让搬迁群众体会到新生活的美好舒适,实施宜居环境提质工程,全市所有安置点“五通六有七化”达标率达100%;大力开展政策宣讲活动,使搬迁群众卸下思想包袱,解除后顾之忧,三门峡全市搬迁群众搬出率达到100%。

——立足“稳得好”,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为解决群众在易地搬迁社区“过不过得踏实、住不住得习惯、融不融得进去”等问题,三门峡市优先解决了就业生计、社会保障、配套服务等生产生活问题,切实让群众定心、安心。主要举措有:坚持安置点与产业配套同规划、同实施,光伏、车间、特色产业、就业专项、资产收益等措施覆盖率达100%,每户一人稳定务工或就业率达100%,除兜底户外每户基本实现2个以上稳定收益或产业保障,脱贫率达100%;积极推动搬迁群众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社保水平,对搬迁群众子女入学的校园进行升级改造,在搬迁群众享受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实行贫困群众大病医保和大健康医疗政策全覆盖;保持搬迁群众原来享有的土地承包权、林地承包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支农惠农政策补贴等权益不变,依法办理搬迁安置房不动产权登记,探索搬迁群众承包地、山地有序流转,流转收益归搬迁户所有;秉承“搬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154个安置点无论安置点大小,均成立后续管理服务机构,开设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信访稳定等窗口,配备专职人员,实行日常性办公,使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优质服务。

——立足“致富好”,为群众打下“强心剂”。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三门峡市不断强化产业增收、劳务输出、龙头带动、技能培训、人才培养,持续抓好稳定就业、新模式从业等工作,切实提升了增收致富的动力、活力,切实激发了群众的雄心、信心。主要举措有:围绕直接帮扶、托管帮扶、企业帮扶、股份帮扶、合作帮扶、代种代养帮扶、资产收益扶贫、“1+1”个体带贫等8种带贫形式,建立起搬迁群众多途径、多渠道的稳定收入来源,确保易地搬迁户收益最大化;开辟安置点“社区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大力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动力,1.2万人从事现代特色农业,月平均收入接近3000元;对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提升农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向农场、工厂、服务业场所输送劳务,“十三五”期间全市乡级以上培训近1200场次,培训群众近4万人次,三门峡全市搬迁群众有劳动能力人员就业率100%,有力实现了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市民的转变,使搬迁群众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多领域培育致富带头人,既实现了个人价值,又满足了安置点后续扶持之所需。2019年,三门峡全市近300人被评为脱贫致富能手。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