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发挥部门优势用好各项政策 为搬迁群众“挤出”风水宝地

2020-12-16 09:02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易地扶贫搬迁

摘要:采取“政府主导、部门牵头、乡镇实施”的工作模式,先后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4个,总整治规模达到5396.45亩。

 河南最大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三门峡市卢氏县兴贤里全景。三门峡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河南最大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三门峡市卢氏县兴贤里全景。三门峡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张学兵 记者 | 范纪安“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期间,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共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55个,搬迁群众9214户33695人,占全省搬迁总量近1/9,占全县贫困人口的一半以上。面对这一艰巨任务,卢氏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方勇肩负重托,承担起脱贫攻坚的行业责任,充分发挥自然资源部门优势,用好用足用活上级出台的各项政策,全力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及后续发展用地,大力推进拆旧复垦,积极完成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为卢氏县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讲政治、善学习,牢记使命勇担当

作为卢氏县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成员,方勇始终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要求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由于自然资源工作政策性强,方勇亲自主持会议集中学习上级针对贫困地区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多次召开党组会、专题会研究部署、推动工作。通过充分考察研究,在方勇亲自主导下,卢氏县自然资源局制定了行业扶贫三年行动方案,从用地保障、拆旧复垦、资金筹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全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善谋划、重落实,创新思路转局面

卢氏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重、时间紧,且受自然条件及基本农田保护高等因素限制,安置点选址和用地保障工作极为艰难。方勇始终把保障各安置点建设作为最大的政治,亲自带领规划、用地审批、地质灾害评估、土地供应等业务骨干推动各环节工作。

一是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将易地扶贫搬迁及后续产业发展用地全部纳入到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建设用地,为“搬得出、稳得住”打好基础。

二是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由于上级分配给卢氏县的用地指标远远不能满足全县项目建设用地需求,方勇千方百计向省、市政府和上级自然资源部门汇报沟通,争取在土地指标分配方面给予倾斜和照顾,成效比较明显。2017年,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在下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时,定向给卢氏县分配1000亩用于脱贫攻坚;2018年以来,又累计给卢氏县追加2500亩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和3000亩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指标,保障了全县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用地指标。

三是灵活运用政策。引导各安置点选址尽量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运用“先行用地”“边建边批”“边占边补”等政策,保证了各安置点和配套产业扶贫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并快速推进。

四是提高用地审批效率。用好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脱贫攻坚用地审批的“绿色通道”,2016~2019年,卢氏县累计报经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批准建设用地总面积9308.45亩,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用地1224.01亩。通过以上措施,为卢氏县提前一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是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截至目前,全县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已全面完成。

精统筹、补短板,千方百计作文章

对于卢氏县来说,建设安置房所需的20亿元资金是极大的困难。卢氏县素有“八山八水一分田”之称,人均耕地不足1.5亩,远远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且耕地分布零散,总体质量水平偏低,农民耕作条件差;县内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偏远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方勇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卢氏县发展的短板和瓶颈,也是决胜脱贫攻坚、建设全面小康的关键,做好土地文章、盘活土地资源对于全县发展经济产业、提升城镇化水平,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全系统上下积极开展业务大学习、岗位大练兵、管理大创新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着力用好用活国家和上级业务部门出台的各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新政策、新精神,解决好卢氏县土地问题,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一方面,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搬迁和工矿废弃地整治,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为指导,采取“政府主导、部门牵头、乡镇实施”的工作模式,先后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4个,总整治规模达到5396.45亩。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累计完成省内交易和跨省域调剂共4个批次,总面积3982亩,交易总价款达到11.943亿元,不仅给全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了资金支持,也让更多的贫困户享受到了土地政策带来的红利。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