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汪清:产业扶贫项目增收效果显 可持续发展还需衔接好产业振兴
摘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上,着重激发产业扶贫内生动力,强化参与式产业扶贫,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真正唤醒贫困户在脱贫道路上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其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建立起贫困户直接、长期、紧密参与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派广西田东县挂职干部调研贫困户退出后的家庭生产生活情况。田东县/供图
张芃 孙士林 徐建
在吉林省汪清县挂职锻炼期间,我们通过参与扶贫企业生产,与农民、企业家和乡镇干部访谈,以及协调有关县直单位调取数据等方式,对汪清县产业扶贫模式和可持续性进行了认真研究。
产业扶贫项目多点开花,增收效果凸显
近年来,汪清县立足县域内的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村有当家产业,户有增收门路”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作用,通过建立健全利益机制,实现企业与贫困户利益共享。同时整合各方资源,围绕黑木耳、黄牛、中药材、特色林果和林下养殖等产业,扶持了一批扶贫项目。每个贫困乡、村形成特色拳头产品,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得到提升,贫困户经营性、财产性收入稳定增加。
黑木耳产业不断提质增效。按照“县建标准、村抓生产”工作思路,全力推进黑木耳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汪清县整合中央和地方专项扶贫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等多方资源,累计投入1.7亿元,以整镇整村推进和连片连区域发展模式,实施黑木耳菌包厂、摆放基地、育菌室等项目84个,推动黑木耳产业由“养殖户生产菌袋+培养管护”模式向“菌包厂生产菌袋+养殖户培养管护”模式转变。目前全县黑木耳种植户达到6719户13805人,近4万人从事木耳相关产业,其中贫困人口3303人,黑木耳专业镇达到5个、种植村121个、百万袋以上村65个,栽培总量6.5亿袋,产量3.5万吨,产值34亿元。
黄牛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46亿元,实施黄牛养殖项目18个。依托延边黄牛源产地优势和丰富林草资源,引进总投资6.35亿元的澎派集团黄牛养殖一体化项目,建设育肥牛养殖基地,配套建设3000公顷青贮饲料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品牌”模式,推进黄牛集中饲养育肥,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完成一期、二期建设。项目建成后,年可提供扶贫资金1990万元,有效解决因国家虎豹公园内禁止放牧导致的产业萎缩、养殖户收入减少等问题。目前,全县共有大兴沟镇、春阳镇、复兴镇、东光镇、罗子沟镇5个优质黄牛大镇和2个优质肉牛产业园区,黄牛发展数量稳定在8.3万头。
特色中药材做足文章。汪清县拥有良好优质的生态环境,是理想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中草药类型主要包括长白山人参、北五味子,以及水飞蓟、薇菜等其它中草药。2016~2018年期间,在中草药种植扶贫项目上共投入扶贫资金290万元,实施中草药种植项目7个,其中包括2016年度中草药种植项目6个,投资225万元;2017年度中草药种植项目1个,投资65万元。目前县内有长白山人参原料基地3个,长白山人参品牌加工企业1家。2018年,全县人参留存面积384公顷,作货面积260公顷,实现产量(鲜参)3900吨,产值约4.68亿元。非林地栽参180公顷,林下参3000公顷,集中分布在天桥岭、复兴、罗子沟等乡镇及天桥岭林业局。
蜜蜂养殖项目精准发力。汪清县蜂业产业发展历史悠久,蜂农养蜂技术经验丰富,蜂种资源丰富多样,同时森林覆盖率高,蜜粉源植物丰富,发展生态养蜂产业基础良好。目前,全县蜜蜂养殖达到3万箱。2016~2018年期间,蜜蜂养殖产业扶贫项目上共投入扶贫资金386万元,共计14个项目。百草沟镇为汪清县的养蜂大镇,2015年以来,共申请养蜂项目资金284万元,采购蜜蜂2720群。与东方蜂业等大型养蜂企业合作,企业每年上缴收益16.5万元以上,带动全镇贫困户283人增收致富。
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如何有效衔接
汪清县产业扶贫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探索形成了一定的模式。随着精准扶贫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从可持续性的角度看,还存在一些不足,应引起高度关注。一是产业定位和发展思路亟待形成共识。二是实现“既丰收又增收”还有很大空间。三是扶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有待探索完善。四是扶贫产业内生动力仍需提升。五是扶贫产业品牌化建设还需持续努力。
科学规划,找准发展方向。选准产业,是产业扶贫和产业振兴的第一步。在产业扶贫进程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坚持“优势产业主导,发展特色产业”的原则,优先发展优势产业,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要重视传统优势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的特点在于效益好、经验足、风险小,这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力量,需要进一步巩固壮大。同时,要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了解目前发展产业的组成、结构和运作机制,摸清近年来产业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调研产业的市场情况和其他地方有益经验,以及制定科学的产业规划。同时,还应当注重在既有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在产业定位、发展方向、与国家虎豹公园的关系等方面形成上下共识,集众智、汇群力、谋发展、利长远。
激发活力,做好政策保障。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思路,优化营商环境,增加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帮扶与协作、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机制,实现各方共赢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上,着重做好财税、土地、金融、资金、基础设施、技术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包括税费减免和奖补政策、完善和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统筹力度、加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创新体系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上,着重激发产业扶贫内生动力,强化参与式产业扶贫,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真正唤醒贫困户在脱贫道路上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其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建立起贫困户直接、长期、紧密参与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
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不断加强产业发展配套服务,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健康发展和贫困群众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当外来帮扶力量减弱的时候,贫困地区能够通过自我发展实现稳定发展。延伸产业链、促进三产融合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产业可持续发展亟需突破的难题。一方面应逐步延伸产业链,补齐产业环节。以黑木耳为例,综合发展育菌、制包、摆栽、采收、初加工、深加工、销售、品牌等环节,提高产业各环节协作效率和水平,节约产业经营成本,促进产业综合效益提升。另一方面,建立产业集群,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以黄牛养殖为例,依托延边黄牛源产地优势,大力推进黄牛集中饲养育肥,引进黄牛标准化规模养殖、产业链一体化项目,鼓励养殖户开展舍饲圈养。
宣传推广,实施品牌战略。通过设计有效的品牌战略顶层设计,提高区域及其产业的资源价值,提升产业及产品的溢价空间,实现价值最大化,达到“弯道超车”目的。为此,首先要加强品牌规划,改变以生产为导向的理念与方法,加强品牌顶层设计,根据汪清县木耳、黄牛、特色林果等产业情况,集中打造若干区域公共品牌或龙头企业品牌,做好地理标志等品牌规划。其次要提升产品质量,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和安全关,健全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严格推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无公害产品标识和地理标志使用制度,加强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绿色、生态、环保、安全。再者要加强对外宣传,拓展产品营销模式,利用媒体广告及博览会、招商会、展销会和公共关系等多种促销手段,积极引导消费汪清特色产品,推广“可视农业”、“可视食品药品”营销模式的应用范围。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人事司、农经司、社会司挂职干部)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