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山东临沂:“打擂攻坚”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2020-08-08 14:59 中国发展网
山东临沂 新旧动能转换

摘要:强化交通支撑。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临沂机场改扩建、岚罗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临沂市通过验收成为第一批国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尹明波、殷晓旭报道  据山东省临沂市发展改革委消息,今年以来该市按照“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闯出新路径、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在鲁南经济圈发展中勇当排头兵”的目标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开展“重点工作攻坚年”“重大项目突破年”双年行动,强化“四个统筹”,实施“打擂攻坚”,狠抓措施落实,有效集聚资源要素,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朝着“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稳步迈进。

聚焦“十优”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

实施“十优”产业倍增计划,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壮大新动能。上半年,临沂市“十优”产业涉及工业部分实现了正增长。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扎实推进“四上四压”,制定《临沂市2020年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印发板材行业装备工艺及生态环境准入标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清理“散乱污”企业1460家,关停化工企业225家,压减焦化产能280万吨、板材产能260万立方米、建陶生产线64条。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木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示范带动食品、冶金、机械、建材、化工、医药、纺织等八大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研究制定《全市木业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临沂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以兰山义堂、费县探沂为木业产业发展核心区,统筹谋划“一个大园区”,完善园区配套,推动木业企业退城入园、改造提升,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标杆示范,着力构建布局优化、生态良好、链条完善、功能协同、竞争力强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启动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重点推动工业技改项目500个。

培育新动能。抓好“十优”产业规划实施,开展“十优”产业及产业小镇发展擂台赛,大力培育“四新”经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齐鲁E谷电商产业园、临沂商城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3个产业集群、5家企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及集群领军企业。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四新经济”投资分别增长27.2%、12.4%,占全市投资比重分别提高2.8%和4.6%。鼓励发展直播电商、夜间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开展“电商直播走进外贸企业”“携手助农、县长直播”等活动,扩大网络零售规模,上半年实现网络零售额155.92亿元。培育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推出河东龙园不夜城、沂水彩虹小镇、兰陵沂蒙老街等一批优质夜间文旅项目。

培植领军企业。实施“名企培植”计划,鼓励企业聚焦主业,争当行业“单项冠军”。临工获欧洲质量奖,雷沃传动变速器生产项目入选国家“工业强基”工程,拓普网络、凯米特新材料等4家企业被评为省“瞪羚企业”,金锣、奥德等9家位列山东民营企业百强,天元连续11年获鲁班奖。

狠抓项目建设,夯实动能转换基础

坚持“项目为王”,落实“要素跟着好项目走机制”,集中精力抓项目、稳投资、促发展。

抓项目策划储备。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区域战略、提升城市能级、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机遇,策划实施一批重大交通设施和产业项目,确定总投资2308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260个(含40个储备项目),动态纳入省“四个一批”项目库项目3100个,国家发改委反馈临沂市2020年两批专项债券项目168个,专项债券需求430.74亿元。

抓项目落地推进。召开重点项目开工开赛动员大会,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全力以赴推动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上半年,临沂市纳入省调度的18个省重大项目、28个省优选项目(含5个储备类项目)、11个“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14个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第一批)分别完成投资57.42亿元、23.91亿元、7.61亿元、7.2亿元,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53.93%、49.38%、55.33%、16.9%;220个市级重大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5.41亿元。

抓项目服务创新。聚焦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加快项目建设,临沂市扎实开展了“四进”攻坚活动,推行“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工作机制,建立“发现-收集-反馈-解决”闭环工作链条,用好问题解决和政策落实“两张清单”,全面回应企业诉求,限期解决困难问题,精准提供政策服务。

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动能转换动力

临沂市通过狠抓政策落实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加快新型研发平台建设。临沂现代木业产业技术研究院、鲁南医养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临沂创新创业中心、临沂钢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临沂分所等项目落地建设,浙大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投入运行。上半年,临沂市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1家。

提升科技孵化能力。沂水“七彩云众创空间”和临沂商城“E盟创客众创空间”成功升级为国家级众创空间。目前,全市建成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30家、众创空间5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家、众创空间9家,省级孵化器15家、众创空间15家,总孵化面积 195.81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2055家。

狠抓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育。立足“十优”产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由本市企业牵头完成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居全省第4位。做好重点人才培育,建立高层次人才储备库,130多名人才入库培养,1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类人选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通过资格审查,19个省重点扶持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项目进入尽职调查。

深化改革开放,增创动能转换优势

集中抓好10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突破性的重点改革任务,加快制度创新,流程再造。

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行“党工委(管委会)+”模式,首批6个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内设机构、人员分别压减53.6%和69.7%;率先改革的临沂经开区发展提速,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上升33位。

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大力推行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帮代办,全面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企业开办全程网办,免费提供印章、个性化“政策包”,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0.97万户,其中企业3.67万户,新开办企业全程网办率达到74.86%。探索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从供地到办理施工许可压减至6个工作日,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70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常规业务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探索市场化、法治化、信息化监管方式,着力构建国资“大监管”格局,重组整合6大企业集团,理顺产权、明确功能,推进国有资本向民生领域、基础设施、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集中;选择10户国企作为混改试点,完成混改企业4户。

持续扩大开放,开拓动能转换空间

实施对外开放提升行动,用好政策,建好平台,努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上半年,全市实现进出口405.3亿元,同比增长13.8%。

用好政策。抓住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加快编制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鲁南经济圈专项规划,参与组建淮海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用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政策,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和“一带一路”综试验区建设,G2新型物流科技基地、国际陆港、多式联运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上半年,临沂商城完成市场交易额1400.61亿元、物流总额2712.4亿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14.9亿美元,增长21%。

建好平台。完善综合保税区功能,提升涉外服务便利化水平,综合保税区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启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成功获批,上半年一线进出口达到4.5亿美元、增长3.6倍。

创新开展“双招双引”。克服疫情影响,建立常态化线上招商机制,采取“网上谈”“云招商”等方式,确保项目招引不停步。上半年,全市共引建招商引资项目605个,到位市外资金520.4亿元,同比增长13.9%。。

完善保障体系,优化动能转换环境

临沂市着力强化新旧动能转换支撑保障,有效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

强化要素保障。财税金融方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4.93亿元,支持企业纾困发展;出台《临沂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基金管理办法》,推动基金对“双招双引”重大项目、“十优”产业项目的精准扶持,设立合作基金2支,总规模7亿元;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罗欣药业成功借壳上市,全市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融资131亿元,较2019年增长73.86%。土地方面,建成全省首个市级“读地云”平台,实现企业找地一键直达;持续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土地利用专项行动,开展“标准地”出让改革试点,推动土地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成长性企业集聚。人才方面,落实人才新政22条,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发展需求,吸引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人才1070名。

强化交通支撑。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临沂机场改扩建、岚罗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临沂市通过验收成为第一批国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

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环境。制定2020年蓝天保卫战暨“四减四增”攻坚方案、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方案,持续开展工业污染、扬尘等专项治理,对272条重点河流、10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开展排污口排查监测,争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12个、1.22亿元。上半年,临沂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82、居全省第8位,同比改善21.4%、居全省第1位;14个国省控河流断面达标率10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污染排放量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