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武汉):中部地区更高水平开放“急先锋”
摘要:中欧班列(武汉)不仅促进了武汉本地企业国际贸易发展,也拉动了省内宜昌、襄阳、十堰、荆州等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欧班列(武汉)大力推行汉欧国际通道共享模式,主动对接中国(湖北)自贸区武汉、宜昌和襄阳三大片区,成为湖北各主要城市的外贸企业“走出去”的主通道之一。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公欣
3月28日上午10点,中欧班列(武汉)X8015/6次运载50只集装箱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始发,班列将从阿拉山口出境,预计15天后抵达德国杜伊斯堡。班列抵达目的地后,随车货物将分拨至德国、法国、匈牙利、捷克、波兰等国。这是疫情暴发以来,从武汉开出的装载防护物资的首趟中欧班列,不仅标志着中欧班列(武汉)恢复常态化运营,也向疫情告急的欧洲送去支持和温暖。
汉欧国际/供图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欧国际”)获悉,截至5月31日,中欧班列(武汉)2020年合计开行81列,7218TEU(去程38列,回程43列),其中5月9日发运1列开往贝尔格莱德的防疫物资专列,专列以本地货源为主,用以应对欧洲疫情防控工作。恢复重启后,搭乘的货物与以往相比,医用物资占比增加了很多,合计承运医用物资1300余吨。
毋庸置疑,中欧班列(武汉)的恢复运行,不止让武汉重新链接世界,也通过实实在在的物资援助传达了武汉对于全球各国人民抗疫的守望相助和鼎力支援。
开 行
追溯中欧班列(武汉)的开行,源于当地外向型企业发展的需求。2012年7月初,富士康集团主要负责人向武汉市建议,身为内陆城市的武汉,外贸出口只靠“一江春水向东流”,能否开辟一条新的外贸通道,让货物能通过铁路直接、快速的直达欧亚大陆?
实际上,跨国际铁路运输虽然价格比海运高,但运输时效却大大缩短了,海运一般是40余天到60天之间,根据测算,从武汉抵达欧洲国家,铁路大约需要15天,时效性更高的铁路运输更有利于外向型企业资金周转和抢占市场。于是,当时的武汉市政府主要领导立即拍板同意,并计划2012年内开通武汉-新疆-欧洲国际铁路货运大通道,打通武汉联通欧洲的亚欧大陆桥。
然而,开通武汉至欧洲铁路通道,对武汉市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班列的开通涉及沿线各国海关、国检、铁路等多个领域,协调困难;运输距离横跨整个亚欧大陆(长达1万多公里),沿途还需要两次换轨;首趟开通难,要想实现常态化运营,更是难上加难。但困难并没有吓倒武汉,2012年10月24日,武汉首趟经新疆抵欧洲的铁路国际货运专列正式开通。这是武汉继国际航空、江海直达航线之后,一条直达欧洲的陆上货运大通道贯通。
作为湖北省市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项目,中欧班列(武汉)自2012年10月开通以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建设成为湖北省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载体、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平台。自开通以来,中欧班列(武汉)市场带动效应逐渐凸现,枢纽大通道功能更趋完善,班列运营实现量与质的高速发展。截至5月31日,中欧班列(武汉)总共发运1729列,合计承运货物货值约418亿元,班列重箱率高达98%,发运量总体而言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亮 色
2015年,汉欧国际开通了武汉至德国杜伊斯堡的公共班列,杜伊斯堡是武汉的友城,这条线路将两个友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牵手。为表纪念,杜伊斯堡市政府与德国铁路总公司一起在该市举行仪式,隆重命名当地一列行驶在鲁尔和莱茵地区之间的城际列车为“中国武汉号”。
2016年4月,汉欧国际开通国内首条直达法国的中欧班列,法国班列的开通,在法国及欧洲华人圈影响巨大。法国里昂市政府专程邀请汉欧国际代表前往里昂参加了班列的接车仪式……
这些,只是中欧班列(武汉)进一步提升湖北国际影响力,助力武汉实现国际化大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一切也与中欧班列(武汉)这些年的努力和成果密不可分。
据悉,在开行班列路线时,汉欧国际紧密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结构与产业需求,目的地选择以工业强国德国、法国和资源大国俄罗斯为主。根据市场需求,陆续开通了经阿拉山口、满洲里、二连浩特、凭祥、霍尔果斯“五线并行”的物流通道,搭建起了“一主多辅、多点直达”的跨境物流服务网络,最远可直达英国伦敦,实现了湖北与亚欧国家陆上运输的互联互通。
截至目前,使用中欧班列(武汉)承运货物的企业范围已涵盖木材、汽车整车与零配件、服装、机械配件、电子产品、食品,以及飞机、超跑、钢琴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企业。疫情期间,班列在国内外抗击疫情及保障国际供应链畅通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了解,近年来,武汉市的东风标致汽车、武钢维苏威耐火陶瓷制品、长飞光电子、冠捷显示器、富士康电子、东风雪铁龙发动机、迪卡侬服装及体育用品、卓尔飞机等产品,通过中欧班列(武汉)往返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中欧班列(武汉)这条新型外贸通道的建立,助力外贸企业实现了物流成本和现金压力的“双降”。此外,汉欧国际推动相关产业在汉集聚发展的“吸金石”效应初步显现:大量的企业将订单及生产基地转移到武汉、荆门等地;黑龙江、福建、广东等众多木材贸易商纷纷来武汉投资建厂,助推武汉形成一级木材交易市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基地。
中欧班列(武汉)不仅促进了武汉本地企业国际贸易发展,也拉动了省内宜昌、襄阳、十堰、荆州等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欧班列(武汉)大力推行汉欧国际通道共享模式,主动对接中国(湖北)自贸区武汉、宜昌和襄阳三大片区,成为湖北各主要城市的外贸企业“走出去”的主通道之一。
冷 链
2018年9月18日,汉欧国际首个“粤港汉”冷链集装箱测试柜抵达武汉。该测试柜通过多式联运由香港发往深圳西丽站,再运抵武汉。
事实上,为了提供跨国际铁路运输冷链服务,汉欧国际早在2016年研究开启跨国际冷链运输板块,并先后购买了一批铁路专用冷藏集装箱。冷藏集装箱自带柴油发动机,内置800L油柜,可以保证持续工作22天,全程恒温恒湿,装有卫星定位系统,实行全天候定位及箱内环境追踪服务。这些冷藏集装箱的购置及投入使用极大促进冷链货物的运输货量。如,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由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极寒天气,会导致电子产品的失效。武汉富士康、冠捷等其他大型电子制造产业的冬季中欧班列(武汉)运输方案无法开行,但通过购置冷藏集装箱的恒温调节功能,可以满足电子产品冬季运输要求。
2016年,汉欧国际成为铁路跨国冷链运输的先行者,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功将法国波尔多酒庄的原产地原瓶原装葡萄酒,白罗斯的优质液态牛奶,德国的啤酒,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食用油等国外优质产品运抵武汉销售,目前不仅入驻了中百、中商、武商等大型商超,也入驻了武汉市各大线下便利店,且深受市民喜爱。
在引进来的同时汉欧国际也积极助力国内优质民生产品走出去。目前出口至欧洲的产品有宁夏枸杞、英德红茶、江小白高粱酒、芝麻油等。众所周知,欧盟的食品准入制度在全球最为严格,汉欧出口民生产品是对国产食品品质最强有力的认可。
前 路
如今全球疫情仍在蔓延,汉欧国际积极响应省市防疫复工两手抓的工作部署,积极组织货物出口支援欧洲,于3月28日正式按下中欧班列(武汉)“重启键”。班列的开行助力了本地外向型企业复工复产、重新连接了省市“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大通道、促进了中欧及沿线国家的抗疫合作、降低了疫情对中欧产业链的影响。
目前,中欧班列(武汉)运营总体思路是:促进省市经济复苏,满足本土企业需求,实现“一带一路”通道功能,多渠道降低运营管理成本,实行以运带贸、运贸一体化,努力走出一条市场化营运的新路,为取消财政补贴情况下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保持班列发运频次。2020年,中欧班列(武汉)将继续巩固本地货源,大力推动武汉国际产业链企业复苏。加强对省市本地客户的挖掘,优先保障本地客户需求。积极拜访富士康、长飞光纤、冠捷、东风等本地大型制造企业,根据各企业个性化需求,预留仓位,并对大规模货量开行定制班列。在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前提下,助力省市经济加速复苏。积极与湖北邮政公司合作,争取尽快开通国际邮路,开展国际运邮业务。
二是积极拓展服务产业链。加快建设汉欧国际物流园,大力发展仓储、分拨、转运、拆拼箱等业务,为客户提供增值配套服务。专注冷链细分市场,通过冷藏集装箱租赁、药品冷链等业务的运营,形成稳定持续高效的冷链服务;依托供应链经营管理,开展多式联运增值服务,增强班列市场化运营能力。逐步建设完善武汉铁路口岸资质,围绕物流园开展招商引资,招揽更多的跨境电商企业落户武汉,为湖北省发展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保驾护航。
三是充分利用国际物流网络资源,搭建国际贸易供应链平台。抢抓国家实施扩大进口战略,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商品进口,并千方百计加大进口商品的营销力度。发展国际商贸和跨境电商,增强“国际采购、国内分销”和“国内采购、国际分销”功能,通过“实业”反哺“主业”、“主业”带动“实业”的互补发展,将平台建设成为国内供应链管理中心、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的重要节点。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