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典型经验介绍
摘要:韶关市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为依托,全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清洁化、循环化发展,立足岭南生态特色优势,着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争当粤北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强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共建、体制机制对接,积极推进“广韶同城”“深韶对接”和“莞韶对口帮扶”,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在生态旅游、装备制造、大数据、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上取得较好成效。
中国发展网 据国家发改委官网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真抓实干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典型经验介绍之九:广东省韶关市 ,经验主要介绍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遴选了一批家政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共同编写了《推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家政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汇编》,深入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和成效。本书每个案例都紧密围绕推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既有实践内容,又有理论剖析;既从思路上启发,又从模式上借鉴,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为全国家政服务业发展提供示范经验。
韶关市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为依托,全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清洁化、循环化发展,立足岭南生态特色优势,着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争当粤北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强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共建、体制机制对接,积极推进“广韶同城”“深韶对接”和“莞韶对口帮扶”,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在生态旅游、装备制造、大数据、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上取得较好成效。积极开展老城区更新改造,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提升老工业城市功能,焕发老工业城市新活力。2019年,韶关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18.41亿元,增长6%。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3.2:33.6:53.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一、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加快交通融入。实施了韶新高速、韶关丹霞机场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竣工通航北江航道濛浬枢纽二线船闸,将北江航道等级由内河五级提升至三级,实现千吨级运输船舶从大亚湾港口直达韶关港。推动产业融入。先后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开展城市推介,签约项目32个,投资总额376.17亿元。成功举办首届韶商大会,集中签约项目32个,投资总额251.31亿元。深圳华为数据中心、深圳宝能旅游物流等大型龙头项目落户韶关。中科院广州化学所、华南理工大学等4所高校或科研院所在韶设立了新型研发机构。韶关市22家企业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实现机制融入。将韶关新区确定为融入大湾区先行区。推进“广韶同城”、“深韶对接”和“莞韶对口帮扶”,打造韶关南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平台,在交通、产业、科技、金融、民生等方面开展合作。
二、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平台
加快建设示范园区。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依托,优化韶关高新区产业空间布局,合理拓展园区空间规模,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加快产城融合发展。韶关高新区“国家专用工程机械及关键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科技部认定,金融集聚区5个项目动工建设,华南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建成标准厂房10.8万平方米。稳步建设重点园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按照差异化发展原则,探索园区市场化运作,打造一批专业产业园区。始兴产业园建成中国(始兴)制笔研发制造基地、万达合金车模生产基地,乳源开发区升格为省级高新区,几大园区动工项目超过195个,投试产项目超过100个。
三、大力实施制造业智慧化改造
钢铁产业绿色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步伐加快,韶钢智慧中心实现了铁区和能介生产的大规模集控、无边界协同和大数据决策,变经验生产为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与日本第二大钢企JFE达成高功能特殊钢生产合作,上汽通用五菱完成对韶钢的非调质钢认证。有色金属产业资源进一步整合,集资源开采、冶金、研发、精深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正加速形成,韶冶搬迁、丹冶绿色制造升级等项目有序推进。能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步提高,华电南雄、韶关新丰、乳源大布等项目建成投产。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开工建设广汽南方(韶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中心,打造封闭测试场地以及半开放道路测试环境,成为引领全国的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产业新高地;韶关大数据产业园加快建设,华南数谷大数据中心、移动5G智慧城市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建成5G基站17座,完成“一杆多用”智慧灯杆试点项目建设;博雅生物制药(广东)通过GMP认证并投产。
四、持续筑牢生态屏障
投入10亿元实施24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打好蓝天保卫战,大力开展扬尘整治,扩大烟花爆竹禁燃区域,出台《韶关市野外用火管理条例》,违规野外用火案件数同比下降69.7%。完成市区9家砖厂减排改造,完成511个“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整治,完成84家餐饮企业油烟废气治理工程,市区AQI优良达标率为92.6%,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2.1%,PM10同比下降4.4%,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为全省最大。打好碧水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开展河湖“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清理整治饮用水源地隐患69个,新增城镇污水处理厂34座、截污管网322公里。建成南水水库等重点水源保护区预警监测系统,定期开展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主要江河断面和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是全省唯一无黑臭水体的设区市。打好净土防御战,完成15个中央土壤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建设和56个镇级生活垃圾填埋场整改,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得到有效遏制。多部门联防联控管理和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等体系初步搭建。农用地分类管理全面启动。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有林地面积三大森林资源核心指标稳居全省第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已完成国家林草局备案,始兴县列入省“创森”试点县。
五、持续改善城乡面貌
实施“东进、南拓、西融、北优”城市发展战略,市区27条道路实现“白改黑”,完成30个老旧小区示范改造,建成21座城市公厕,新增供水管网27.2公里。在全省率先实施县城品质提升“439”和乡镇提升“139”行动,推进首批20个试点镇开展垃圾、污水及“六乱”等“三项整治”项目建设。“四好农村路”建设整治1904公里,乐昌成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打造干净整洁村643个,美丽宜居村144个,特色精品村34个,始兴红梨村入选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翁源“兰乡古韵廊线”等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基本建设成型。“四大”景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阅丹公路54公里。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建成开放。仁化县瑶塘新村被列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九龄故里·百里画廊”等8条线路被评为广东省首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新丰县秀田村等7个村入选广东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