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召不胜不回 春来到山河无恙——中央赴湖北指导组成员、国家发展改革委评督司副司长吴君杨
摘要:2月7日下午4时多,一架由山东日照起飞的航班落地北京大兴机场,吴君杨焦急地等待下机。他必须在3小时后赶到北京西站,搭乘高铁奔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湖北武汉。
▲ 中央赴湖北指导组成员、国家发展改革委评督司副司长吴君杨(左四)在孝感华中高理产业园查看企业复工复产的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2月7日下午4时多,一架由山东日照起飞的航班落地北京大兴机场,吴君杨焦急地等待下机。他必须在3小时后赶到北京西站,搭乘高铁奔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湖北武汉。
这一天的经历,让吴君杨记忆犹新。当日凌晨1点,他在山东日照“目送”三奇公司生产的3万只口罩发往武汉;匆忙返京,来不及回家收拾行李,半路接过妻子送来的换洗衣服;次日凌晨1点,抵达空旷而冷寂的武汉站。
吴君杨,中央赴湖北指导组成员、国家发展改革委评督司副司长。当天同时踏上赴汉列车的,有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物资保障组组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连维良,体改司副司长万劲松、运行局电力处处长刘琼、办公厅副处长吴丕达等同志。
“火线”出兵
——“我们的工作是保护‘救人的人’”
1月31日,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生活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接到N95口罩调度任务,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立即作出安排部署。当晚,连维良同志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具体组织落实,评督司牵头组建N95口罩专项工作小组,以湖北特别是武汉为重点,坚决落实这项政治任务。
在疫情暴发初期,由于发展迅猛,N95口罩需求激增,需要尽快解决医护救治的突发性需求。“医生护士救病人,我们的工作是保护‘救人的人’”。连维良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激励着大家。
3天后,山东日照一家名为“三奇医用卫生用品”的公司,进入口罩专项工作小组的视线。该公司初步具备生产N95口罩产能,但是产品是供出口的欧标工业产品,在国内没有申请“医用”注册证,产能无法释放。
疫情如火,火线出兵。一个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当天组建完成,吴君杨担任领队,即刻奔赴日照。2月3日当晚,火车到站30分钟后,工作组便来到三奇公司,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召开会议。
1个月、14天、7天、56个小时,这是在保障“中国质量”下通力创造的“中国速度”。为协调解决三奇公司N95口罩生产资质,吴君杨带领工作组与山东省药监部门密切配合,每两小时调度一次检验结果,通过优化检验流程、工作并联推进、提前备好全部程序性文件等方式,把原本1个月的样品检验、资质审批时间压缩到14天,再进一步将无菌产品的审批时间压缩到7天,将非无菌产品的审批时间压缩到56个小时。
2月6日早晨6点,检验结果通过。当晚10点,吴君杨再次站在生产线旁,手中拿着计时器分时计数,“准确确定产能我才放心啊!”次日凌晨1点,三奇公司生产的第一批3万只N95医用口罩起运湖北,占当日全国发往湖北医用N95口罩总数的21.4%。
“这样的速度,我搞检测这么多年从没遇到过,全国估计也不多。生产、检测、运输、意见上报一齐推进,工作组确实有办法。”山东省药监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处副处长肖杰高度评价。
问题解决后,吴君杨便马不停蹄地奔赴新战场,他的新身份是中央赴湖北指导组成员。1月27日,以孙春兰副总理为组长的中央指导组抵达武汉,对新冠肺炎疫情一线防控工作等展开全面“督战”。中央指导组下设7个组,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一批奔赴前线的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和运行局副局长刘明被分到物资保障组,吴君杨等一行也加入其中。
在接受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采访时,吴君杨提到,妻子在半路递行李的片刻再三叮嘱他,“注意防护,家里不用担心”,却没有多问何时归程。他很感念家人这种“最深的懂”——国有征召,不胜不回。
“在去往武汉的高铁上,连维良同志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内容和重点,指导组的同志们也在紧张地开会梳理、讨论工作。”吴君杨回忆道。
“当时到武汉下了火车,已是凌晨,但孙志诚和刘明同志还是来车站接我们。”吴君杨说,“并肩作战的发改人,带给我家人般的温暖。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勇打电话慰问,委人事司司长杨荫凯多次发短信问候,评督司司长王青云也多次来电,叮嘱做好防护。”
武汉战“疫”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战。
“作为全国抗击疫情的主战场,疫情防控斗争的重中之重和决胜之地,湖北前线每三天要出一份供需报告。”吴君杨告诉记者,这是对接前线医疗机构物资需求和物资保障组物资调配工作的机制性安排,而他也具体承担着报告的撰写工作。
吴君杨坦陈,连续紧张的工作给他带来很大的压力,但他深知,报告每一个数字都关系大量的防护物资、医疗设备和救治药品,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丝毫不能懈怠。
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各品种物资不足的短板次第凸显,突出矛盾不断变换——从防护服紧张、床位不足,到ECMO和大流量无创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短缺、药品缺乏,再到物流受阻、复工复产缓慢……物资保障组的工作重心也相应地迅速转移。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是勇于担当,相互鼓励支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吴君杨说,物资保障组需要组织筹措紧缺资源,在“难啃的硬骨头”问题上协调各方,比如,千里征调ECMO、寻找正压头盔、协调防护服转供湖北、生活物资保供。“很多都是由委里的同志负责,真正体现了发改人的担当有为。”
吴君杨也在不止一个赛道上接力:组织筹措和衔接防护服资源,组织采购大流量无创呼吸机,协调熔喷无纺布、耳带绳等原材料供应,推动磷复肥企业复工复产……千头万绪,摆在他面前,每一个都不能懈怠。他这样向记者形容,“每天都是一幅多频道、多事项,但又紧张有序的场景图画。”
“在救治一线,大流量无创呼吸机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救命机’,一度因为‘应收尽收’患者剧增而供应短缺,而医院也急需高性能的进口产品。”吴君杨说。
为让更多呼吸机源源不断奔赴抗疫最前线,吴君杨发现一个合适货源就及时锁定,协调供货,第一时间启运。吴君杨所在的微信群24小时沟通推进。“手机每天要充好几次电,常常一个电话正说着,另一个就打进来了。”
“供货企业大力配合、海关快速放行、物流企业不计成本,大家争分夺秒、高效协作,每个人都为跟‘死神’抢人而努力。”吴君杨说,除2月25日晚受武汉雷暴天气影响4个多小时,三批次500台进口大流量无创呼吸机全程无时滞接力,及时送给中央指导组救治组用于抢救病人。
2月14日~3月14日,吴君杨连续发出10份报告。“这10份报告,见证了这场物资保供战从一开始的物资全线告急,到供求紧平衡,最后各类物资实现充足供应。”
“硬核”后方
——每一项调配任务都由专人负责跟踪
前线飞速进展的工作,离不开大后方“家里人”的全力支持。“别看前方物资保障组人不多,但我们背后有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的坚强领导和整个发改系统的全力支持。”吴君杨感慨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评督司综合处副处长李东告诉记者,春节期间,评督司接到N95口罩调配任务后,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全司在京同志全部放弃休假,外出休假同志符合返京规定的立即返京返岗。
在工作开展初期,因调配计划下达紧急、数量大、范围广,部分生产企业资质证书不齐全,调入地区收货衔接不顺畅,阶段性出现口罩到货率低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评督司下狠功夫抓流程管理,对物资进行全过程跟踪和监督,对调令下达、备货调出、在途运输、收货入库形成全流程管控机制。”吴君杨说。
评督司综合处青年干部汤丁提供给记者一份“时间表”:每日14时、19时,司里会两次跟进各地发货进度,对每一笔调配任务都由专人负责跟踪,对延期未发货、物流状态异常、货账不一致等情况及时协调解决,确保每批N95口罩都能及时发出、如期送达、确认签收。不仅如此,全司每晚召开例会,落实委领导要求,研判工作形势。每日制定分配和调运方案,先后发出95份调拨令,明确数量和地区,调度力度明显增强。
千锤百炼的钢最硬,顶风傲雪的松最挺。评督司的一位同志告诉记者,“现在不少同志直接住在这里了,困了就在办公室行军床上睡几个小时,早上再接着战斗。”
吴君杨在武汉前线每天掌握入库情况,确保国家调配的N95口罩能够第一时间配置给医院。他透露说,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每天及时调拨供应非N95口罩100多万只,评督司每天调拨供应N95口罩从2万多只逐渐增加到近20万只。
据了解,评督司N95口罩专项工作小组组建次日便紧急供给湖北N95口罩2.6万只,此后N95口罩生产调度数量快速增加。2月5日当天,供应湖北的N95口罩首次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这种好的形势出现,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2月1日以来,已累计向湖北省调配N95口罩498万只,有效保障了湖北和武汉前线医护人员需求。
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湖北省本身是口罩生产大省,熔喷无纺布产量也高,但是仍相对不足。”吴君杨说,我们请委产业司、投资司大力支持,一次性供应湖北30吨熔喷无纺布用于N95口罩生产。后来又商请中石化集团利用燕山石化新投产的产能,每10天供应湖北口罩企业30吨熔喷无纺布,为湖北省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实基础。
“捷报”频传
——“万户萧疏”将重回“繁华大道”
进入3月,疫情防控进入攻坚期,也是春耕备耕关键期。农资的供应,直接关系到一年的农业生产,也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
对春耕生产而言,磷肥保供十分重要,而湖北正是我国重要的磷肥生产基地,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产品的产量占到了全国的1/3,其中,下游复合肥主要原料的磷酸一铵产能更是占国内总产能的60%。这场疫情显然“不合时宜”地打乱了春耕备肥节奏,本该开足马力保春耕的化肥企业纷纷陷入困境。
如何在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同时又打好经济保卫战,无论对政府,还是对企业,都是摆在面前的严峻考验和现实问题。
“我们发现摆在磷复肥企业面前最主要的难题就是,人‘出不来’‘来不了’,货‘进不来’‘出不去’。”吴君杨说,执行着最严防控指令的湖北省,当时交通仍未解封,基本上所有人封闭在家不能出行,异地员工更是来不了。
春耕正当时,时节不等人。3月3日,按照领导指派,吴君杨同刘明成立专门工作小组,24小时行程1100公里,赴荆门、宜昌、黄冈等重点地区及大型企业,指导当地政府启动7家重点磷复肥企业复工复产,细化落实防控措施,协调员工返岗和物流运输。
据了解,3月2日,湖北省重点磷复肥企业开工率尚不足50%;3月4日,达到了75%的水平;3月17日,已经达到94%的正常水平,支持了全国春耕备肥工作。
近日,一个个好消息接续传来。方舱医院全部休舱,连续多日“清零”,医护人员陆续从武汉撤出,湖北除武汉以外地区3月25日零时起“解封”,武汉将于4月8日打开大门……
吴君杨不时会想起刚来武汉时,走访社区和医院,看到阳光照在武汉宽阔的大路上,却不见车不见人,细密的恐惧笼罩着这座城市。他说,看到九省通衢的武汉“万户萧疏”,心里很不是滋味。“只有竭尽全力、争分夺秒战胜疫情,才能够还大家有序和欢乐的生活。”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他等不及想看看武汉“解封”后,熙熙攘攘的人群,霓虹闪烁的街道,车水马龙的景象,因为那才是繁华大道。“愿荆楚无恙复生机,华夏康宁谱新篇!”吴君杨由衷地说。(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付朝欢 实习记者 安宁)
责任编辑:吕娅丹
(原标题:国有召不胜不回 春来到山河无恙——中央赴湖北指导组成员、国家发展改革委评督司副司长吴君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