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改委 正文

多点发力 全面推进各地区消费扶贫影响大、效果好

2020-03-31 21:10 中国发展网
消费扶贫 国家发展改革委

摘要:2019年以来,各有关省(区、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消费扶贫的统一部署,强化工作统筹,细化政策举措,创新工作方式,精心组织实施,推动消费扶贫呈现“多点发力、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消费扶贫取得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东部沿海地区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483亿元,为贫困地区加快脱贫攻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发展网 据国家发改委官网消息,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上报的2019年全国消费扶贫开展情况报告,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和表扬,现将各部门、各地区2019年以来消费扶贫工作进展成效推介如下。

2019年以来,各有关省(区、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消费扶贫的统一部署,强化工作统筹,细化政策举措,创新工作方式,精心组织实施,推动消费扶贫呈现“多点发力、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消费扶贫取得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东部沿海地区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483亿元,为贫困地区加快脱贫攻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注入强大动力。

一是明确政策、细化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印发后,各地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制定贯彻《指导意见》实施方案,江苏、重庆、贵州、甘肃等地还围绕进一步打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瓶颈”制约,配套出台多个政策文件,在省级层面形成推进消费扶贫的“1+N”政策体系。北京、江西等地对各级预算单位预留采购贫困地区产品份额比例作出明确规定。辽宁组织开展情况摸底,以县为单位建立扶贫农副产品和供应商目录。福建打造消费扶贫流通示范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其创建“绿色商场”。广西专门出台政策措施,明确每年用职工福利费采购金额不低于本单位职工福利支出总额的50%。陕西宁陕县出台扶贫特产销售额统计认定奖补办法,鼓励全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消费扶贫。

二是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地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等机制,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持续开展扶贫产品定向采购和集中展销,强力推进消费扶贫。福建、河北等地积极探索推动军队保障领域消费扶贫和劳务合作消费扶贫等新形式。海南在“海南爱心扶贫网”新增比价、统计、农产品滞销等系统,精心组织消费扶贫。吉林通过“第一书记”代言等形式,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7亿元。河南成立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成果展销中心,举办多场展销对接会,达成意向采购成交额近5亿元。贵州构建省、市、县三级消费扶贫联动机制,深入推进“黔货出山”活动,销售特色农副产品近50亿元,带动25万贫困人口增收。

三是安排资金、推进项目。黑龙江实施乡村旅游“三改一整”工程并实施奖励,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安徽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扎实开展乡村旅游“四级联建”,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福建投入近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打造休闲集镇、旅游村,推动建设一批物流园、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冷藏库及附属设施。青海专门制定消费扶贫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向农业龙头企业和畜禽养殖合作社注入风险补偿金近2亿元,撬动银行贷款10亿元,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宁夏大力推进特色优质农产品外销窗口建设,统一规范外销窗口标识管理、建设类别、补贴政策,35个优质特色产品外销窗口实现销售总额近3亿元。

四是创新模式、示范引领。北京市搭建消费扶贫双创中心,建立消费扶贫“九大营销体系”,初步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消费扶贫+菜篮子”新模式,带动近28万贫困人口增收。上海开展“百县百品”系列活动,召开消费扶贫推进大会,采购和销售受援地区农产品22亿元,带动近10万贫困人口增收。广东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交易市场,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江苏开展“西货东送”“东客西游”等活动,助推受援地区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发展。浙江利用区域内电商平台优势,打造恩施土豆等一大批“网红爆品”,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达120亿元。江西将每年10月定为“消费扶贫月”,举办系列活动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湖北遴选红安花生、恩施硒土豆等6个特色产品作为消费扶贫代表强势推介,扩大品牌影响力。重庆探索建立起以“政府推动+市场驱动”的协作机制、以利益为纽带的长期稳定供销机制、贫困群众利益分享的带贫益贫机制等三大消费扶贫机制。四川在全国率先注册“四川扶贫”全省性扶贫产品公益品牌,加盟企业1756家、用标扶贫产品近4000个,带动近7万贫困人口增收。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