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引领 “东方明珠”璀璨夺目

2024-07-08 中国发展网

在上海陆家嘴金融城,东方明珠、上海中心大厦、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摩天大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勾勒出浦东美丽的天际线。图为从苏州河畔眺望浦东陆家嘴。新华社记者 刘 颖 摄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张海莺、鲍筱兰报道

上海,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浦东新区,位于上海的一隅,从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到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再到定位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临港新片区,昔日黄浦江边的“烂泥渡”蜕变成如今璀璨的“东方明珠”,改革开放绘就了一幅浦东沧桑巨变的“传奇画卷”。

上海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到上海考察调研。“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这是总书记对上海一以贯之的要求。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2023年11月末1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要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竞争力。总书记此次对上海提出了更高期许:“要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加强改革系统集成。”

行走在浦东这片改革热土上,感受最深切的是其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和排头兵、先行者的担当。在新时代,浦东将紧抓机遇、乘势而上,蓄势待发、再立潮头。

站位高  深化改革之路

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梳理浦东改革开放大事件,无一不是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

1990年,党中央果断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向世界发出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扩大开放的强烈信号。

2005年,国务院批准浦东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一项项创新的改革事项在浦东陆续开展。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从浦东传来的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先声被世界倾听。

2019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临港这片东海之滨的创新创业沃土拉开如火如荼的建设帷幕。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上海市以及浦东新区围绕“引领区”这一目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浦东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2024年初,中办、国办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赋予浦东更大自主权。

找准定位、明确使命,浦东,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始终勇立潮头。

黄浦雄浑,滚滚入海。1990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号角吹响,我国设立了第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新区开始成为连接国际商贸的关键节点。

时间进入到201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缜密调研和深邃思考,果断决策启动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项重大改革举措。这是我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浦东重任在肩。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上述“三大任务”无不与深化改革开放主线高度契合。

今年初,为国家“试制度、闯新路”的浦东新区迎来新一轮综合改革试点,中办、国办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首创性”与“引领性”是方案的亮点。截至目前,139条改革试点任务已落地67条,占比近50%,成效初步显现。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30多年来,浦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0年,浦东以全国1/800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1/80的国内生产总值,书写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奇迹。截至2023年,这一比例再创新高,提升到1/75。

视野宽  创新突破之路

浦东大道141号,浦东开发陈列馆。199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在此成立,此处成为浦东改革开放的起点。在这里,一高一矮两个架子,加上一张条桌,3平方米的空间构成了浦东开发办公室最早的接待处。彼时,接待处不仅仅是个“门面”,而且平均每天要接待近百人次,发挥了重要的咨询和引导作用。对于纷至沓来的外商,接待处就是他们对浦东营商环境的初始印象。

2017年,浦东正式启动企业市场准入“一网通办”,新注册企业可实现“当天预约、当天办理”。从“跑N次”到“跑1次”再到“跑0次”,“一网通办”在浦东跑出了“极速”。截至2018年,浦东线上327项区级涉企审批事项100%实现了“不见面审批”。

从实施“先照后证”“多证合一”到不断推进“证照分离”,不仅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而且这些源于浦东深化改革而诞生的新词,也成为当时的网络热词,而今已为大众所熟知。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浦东持续发力推出了更多首创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

2020年,浦东在全国率先开展人工智能辅助审批研发和试点,通过AI信息识别、核心算法、知识图谱等技术构建“审批大脑”,让企业“零材料填报,一次办成”。这套人工智能辅助审批系统已100%覆盖涉企审批事项,整个过程仅用时10分钟,极大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

“经营许可证”是行政审批服务中的高频事项,不断简化与加速的审批流程背后,是政府职能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

2019年7月,浦东新区“一业一证”改革落地,把多个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审批时限压减了近90%,申请材料压减了近70%。

“‘一业一证’改革后,我只需在线上提交申请,后台预审通过后,再提交一份材料即可。到窗口递交材料时,就可以领到行业综合许可证,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一名经办了多家店面许可证件的品牌负责人表示,“一业一证”大大方便了企业办理营业手续。

正是这样的一项项首创性、引领性的改革措施,让上海营商环境日益改善,经济活力不断激发,打造了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增强了对国内外高端资源的吸引力。

力度大  扩大开放之路

从外滩隔江眺望,在上海陆家嘴金融城,东方明珠、上海中心大厦、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摩天大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勾勒出浦东美丽的天际线。

34年前,浦东第一高楼是24米高的东昌路消防瞭望塔;今天,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是浦东最高建筑。开发开放之初的1990年,浦东地区生产总值为60.24亿元;2023年,浦东地区生产总值跃升至16715.15亿元。

如果为这对有形和无形的“最萌身高差”寻找成因,“开放”必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答案。

“开放”是浦东与生俱来的使命和最大特质。34年前,面对改革开放如何突破的关键抉择,党中央、国务院打出了开发开放浦东这张“王牌”。今天的浦东已建起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神话般地成为上海的标志,成为改革开放的象征。

——打造制度型开放示范窗口。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不再满足于“对标”不特定国际标准,而是直接“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如果说之前的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的改革开放则是踩着CPTPP和DEPA这些可见的“石墩”过河。

——建设开放创新生态。浦东推出“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和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打造创新“核爆点”。围绕打造新质生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浦东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和服务体系,精准精细抓好细分赛道,推进全产业链发展。促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浦东设立引领区基金,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

——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浦东推出“1+1+N”人才政策体系。国际人才驿站投入使用,让入境人才感受“一出飞机场,就到人才港”的一站式便捷服务。全球揽才首批“明珠计划”人才获得认定。

可以看到,“开放”在浦东经济社会发展大战略中的地位和分量。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放”已内化在浦东发展理念的基因之中。

东方风来,浦江奔涌。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浦东号”航船扬帆再出发。

【责编: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