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8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安宁、王健生、李韶辉报道
全面深化改革,又将承担起新的重要使命。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战略部署。
7月中旬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有两次划时代的会议,意义深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党中央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新进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艰巨。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这是向最难处攻坚的伟大变革
在深圳,有这样两棵有故事的高山榕树:一棵是1992年1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仙湖植物园种下的。一棵是2012年12月,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莲花山公园种下的。两棵高山榕,根深叶茂、生生不息,见证历史的交汇,接续春天的故事。
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调研,就来到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彼时的中国,行至新的历史关头:历经数十年高速增长,承载的不仅有累累硕果,还有发展中叠加的矛盾和增多的隐患。正是在那次深圳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抚今追昔,指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发出了新时代“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动员令。
发展的问题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然而,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新时代改革者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2013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以一次中央全会专题讨论全面深化改革问题。
2013年11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份决定,用约两万字的篇幅,从16个部分、60项具体任务、336项改革举措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擘画,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
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深化者,意味着改革不能浮于表面,必须往纵深推进,有的要触动一些人的“奶酪”,有的需要多方面配合、多措施并举,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任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随着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2018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
十年多的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70多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很多讨论多年、裹足不前的深层次改革破冰启动,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各方面共推出约2500个改革方案和举措。
为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仅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就涉及80多个部门,解决了60多项长期存在的部门职责交叉、关系不顺事项,推动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
这场在神州大地掀起的全面深化改革浪潮,深度广度前所未有,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
这是书写奇迹的历史变革
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盘。在一个个不得不答的时代问题中,该从何改起?“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为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着力点和突破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很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从经济体制改革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持续健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书写了经济发展奇迹新篇章。
“我们在考虑这次三中全会议题时,就提出要制定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而不是只讲经济体制改革,或者只讲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这样考虑,是因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
推进市场体系改革、宏观经济治理改革、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有效;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推出环保督察制度、河湖长制、国家公园保护制度等创新制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领域改革一体构思、统筹谋划,更加注重改革配套、串点成线,集中打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一些重要改革呈现“排浪型”“板块式”推进态势,推动在目标取向上相互配合、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光明前景。
这是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这一个个振聋发聩的反问,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最语重心长的提醒。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人民立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幼有所育。相继启动实施单独二孩和全面两孩政策,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做好托育机构卫生评价工作,不断筑牢“幼有所育”的民生保障。
——学有所教。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重大项目,全面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辍学自2020年底保持动态清零,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为世界提供了教育减贫的中国经验。
——劳有所得。2013年至2023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1.4亿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个人所得税改革惠及2.5亿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深化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蛋糕”切得更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缩小。
——病有所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取消实行多年的药品和耗材加成,改革药品审评审批制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大力气啃“硬骨头”,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
——老有所养。探索建立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等明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理顺养老服务监管机制,推动“银发经济”健康发展。
——住有所居。以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房地产制度改革为1.4亿多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难题。
——弱有所扶。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约13.34亿人,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到10.7亿人、2.4亿人、2.9亿人,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不分城乡、地域、性别、职业,在面对年老、疾病、失业、工伤、残疾、贫困等风险时都有了相应制度保障。
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实践充分证明,改革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也蕴藏在基层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建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2020年7月至9月,总书记密集主持召开7场座谈会,专门请来基层代表,听取大家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相关意见征求渠道还拓展到了互联网上,这种创新做法也延续到就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征求意见中。
全面深化改革,在一次次问计于民中,找到破题的关键;在群策群力中,凝聚奋进的共识。“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曾由衷感言。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
今年6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深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以改革到底的坚强决心,动真格、敢碰硬,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将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更加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