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连起天边的牧场

2024-09-26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艾丽格玛

“别让牛角把车窗户蹭坏咯!”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牧民特古斯正招呼着小女儿赶紧拉住自家的老牛。

还没到10月,贡格尔草原上已经是深秋的景象了。凉风裹挟着打草后的青草香气,牧场上捆成一垛垛的干草正等待收获。

不远处的公路边,停着几辆外地来的越野车,他们是来这里骑马野营的。

“桥通了以后从北京那边来的人变多了,暑假的时候路边经常停着好几十辆车,都是来草原玩的。”特古斯满怀感慨地说。

他说的“桥”,指的是60公里外的西拉沐沦特大桥——这座大桥所在的经乌高速今年6月正式通车,把乌兰布统到经棚的车程从两个多小时足足缩短了一半以上。此前,如果想要从京津冀自驾去大名鼎鼎的“北疆风景大道”达达线和热阿线,要么从大广高速绕行160多公里,要么需要走“景有多美、路就有多烂”的经乌线。

如今,经乌高速不仅成了前往草原的快捷通道,有些游客甚至直接把这座总长2064米的特大桥当作目的地之一。在社交媒体上搜索“西拉沐沦特大桥”,能看到不少桥梁爱好者特地来桥下“打卡”留念。

这座桥也的确值得去看看。它是世界上首座在风积沙峡谷区建设的桥梁,也是目前全球最高、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多矮塔斜拉桥。

它两头矗立在浑善达克沙地上,这是一片脆弱的生态保护区:深达60米的积沙覆盖在岸坡表面,坡度最高能达到40度,全桥桩基都处在巨厚风积沙地层上,便道、钻孔平台修筑的难度巨大,可以说是在“一盘散沙”上建大桥。同时,峡谷里面温差大,混凝土开裂风险高、大风天气频繁,整体项目的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作为名副其实的“基建狂魔”,中国在架桥建路方面的经验极其丰富,尤其在山多水多的贵州、云南等地,基建人们一次次地刷新着桥梁建设的各项纪录。

但是,在西拉沐沦特大桥建成以前,在风积沙陡峭坡面上桥梁结构物连续施工方面,国内外并没有先例。

自2019年开工以后到全部建成的5年间,从台阶式高压旋喷水泥浆液加固方法,到高寒大风区超高墩“日”字形断面墩身钢筋模块化制安技术,再到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算法与智能温控云平台,项目建设人员边建设、边研究,积累探索的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便是专门针对峡谷地区大温差施工时温控难度大的问题开发的智能系统。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经乌高速西拉沐沦特大桥项目部项目总工程师赵鑫介绍称,建设团队首次提出了小梯度、慢冷却、精准控制的桥梁混凝土自适应温度调控新方法,成功实现了桥梁大体积混凝土自动化调节、智能化控制的温控效果。

这座桥,不仅是“科技之桥”,还是一座“生态之桥”。

作为“中国六大川”之一的西拉沐沦河,便在桥下缓缓流过。每年秋天,从北方飞来的数万只候鸟都会在西拉沐沦河短暂停歇、休憩,流域中的湖泊、湿地、草地都是宝贵的生态资源。然而,西拉沐沦河面临着几乎全年断流的危险,建设特大桥时,保护好这片脆弱的生态成了重要的课题。

为了减少对河道的干扰,经过多次勘察,大桥的水中桩基础采用“整体栈桥及钢平台+气举反循环+深护筒+钻渣分离器+泥浆循环专用管道”成套技术施工方案。据悉,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桩基成孔质量、出渣效率及泥浆循环利用率,还能避免泥渣对河道水体的污染。

实际上,经乌高速整体建设的时候就将生态保护置于优先地位。高速经过了包括潢源自然保护区在内的大量的疏林草地、森林草原生态环境,这些地形表面只有浅浅的一层地表土,下面也都是风积沙层。据统计,高速整体建设过程中,全线清表面积约326万平方米、收集表土约113.4万立方米,收集的这些表土全部都用于边坡、路肩、中央分离带等位置的绿化恢复工程,以绿还绿,确保周边的生态环境不受到额外的损害。

历时5年、造价9.04亿元,当地对这座桥投入很高,期待值也很高。

经乌高速甫一通车,克什克腾旗文旅集团便组织了一场“千车万人”草原自驾发车活动,希望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将全域旅游立体交通网络推介出去。8月13日,内蒙古经乌高速公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也针对经乌高速公路旅游开发项目举行了会谈,内容详细到“木栈道、观景台、房车营地、崖壁酒店、低空飞行地面设施、高端营地及特大桥玻璃栈道”的建设。

贡格尔草原上的生活每天都在改变,牧民特古斯还期盼着另一条路修葺完成:“经棚镇附近的高速口还没开通,等到那部分打通,来这里的人肯定会更多。”

【责编: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