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奔流不息 唱响新时代发展最强音

2024-09-26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潘晓娟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首旋律激昂、气势磅礴的《长江之歌》,道出了中国人民对长江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祖国的热爱。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经济带发展事关全国发展大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长江经济带发展,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先后在重庆、湖北武汉、江苏南京、江西南昌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路定向、擘画蓝图。

擘画蓝图

筑牢共抓大保护思想根基

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涵盖沿江11省市,国土面积占比达全国的21%,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2016年以来,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区域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四次座谈会的地点从长江上游到中、下游,会议名称从“推动”到“深入推动”“全面推动”,再到“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蕴含着总书记对长江深深的牵挂与思考,体现了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部署的一贯性和连续性,筑牢了共抓大保护的思想根基。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他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由此,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大幕正式拉开。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了开好这次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会前赴湖北、湖南实地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阐述了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五个关系。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他强调,“沿江省市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昌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他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总的看,长江经济带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日趋向好。”南昌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近8年来工作进展的肯定鼓舞人心。他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逐“绿”而行

沿江省市生态家底持续增厚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号角下,一系列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修复水生态的重大举措相继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取得重大成就,“一江碧水向东流”美景重现。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湖北拥有1061公里的长江干线,沿江一公里范围内118家化工企业全部“清零”,腾退岸线149.8公里,长江岸滩岸线生态复绿856万平方米。江苏南京完成150个干流岸线项目清理,累计清退长江生产岸线37.6公里,生态岸线比例从66.2%增加到80.3%,累计修复沿江湿地1.1万多亩……一幅幅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卷,谱写了“还江于民”“与江共生”的生动答卷。

在长江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变留住了“微笑天使”。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的江西湖口县在2017年成立江豚协助巡护队,致力于长江流域江豚保护工作,曾经的“捕鱼人”转产上岸变成“护鱼人”。在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母子豚”多次出现,保护区内的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美丽画卷成为日常。

同饮长江水,共担新使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沿江11省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共守一江碧水。经过不断努力,长江经济带区域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2020年以来,长江干流国控断面连续多年保持Ⅱ类水质,符合饮用水水源地标准。2023年,长江流域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2015年的81.8%提高到98.5%。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和多样性恢复向好,江豚数量实现历史性回升,在长江消失多年的鳤鱼出现频次增加,“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鲚重回洞庭湖产卵……这些都是可持续发展带来“生态蝶变”的生动写照,更是生态环境修复与绿色发展的时代印记。

向“新”而行

创新驱动发展全面起势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沿江11省市向“新”发展,不断培育和形成蓬勃的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以创新发展带来动能转换,转型升级大潮蔚然成势,G60科创走廊、合肥声谷、武汉光谷、贵阳数谷……这些都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践行和遵循。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截至目前,已有包括营业执照异地互发、立等可取等311项政务服务实现“川渝通办”,34项实现“免证办”,16条川渝省际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安徽这个曾以“煤粮钢”出名的省份,如今正向着“制造强省”的目标奋力迈进。从“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等新兴产业渐成规模,到“低空经济”“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多点开花,“安徽制造”加速演进,不断刷新外界认识。

浙江作为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最具发展活力的省份之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浙江市场经营主体达1040万户,相当于平均每6.5个浙江人就有1个老板。2023年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企业上榜108家,企业数量连续25年居全国第一位。

上海处于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面积不足全国的千分之一,贡献的税收却高达全国的3%。在日前举办的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30多位顶尖国际企业家们纷纷表示,上海拥有充满活力的经济环境、成熟的产业布局以及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展现出成为全球创新领军者的雄心与潜力。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8年多来,经济发展持续向好,成效显著。在全国26个年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的城市中,有13个城市位于长江经济带;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中,也有4个位于长江经济带。从城市群看,全国七大最为核心的城市群中,长江经济带拥有3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持续向好。2023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为584274亿元,占全国比重为46.7%,比2013年提高2.5个百分点;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3年的45141元提升至2023年的96110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6.6%。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竞相发展,以占全国约1/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近一半的经济总量,持续发挥着支撑作用。

合奏强音

区域协同联动效应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沿江省市要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这为长江经济带11省市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新的实践路径。

坚持“区域发展一盘棋”,高质量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区域重大战略,区域融合实现重大提升。沿江11省市强化协作,促进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再到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联动效应不断加强。

今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的《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长江大保护格局基本形成。到2035年,全面建成健康安澜、生态优美、协调联结、繁荣宜居、特色彰显的黄金经济带。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8年多来,长江经济带沿江11省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生态保护为着力点、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轴、以生产生活方式变革为主线,以区域协同融通为突破,唱响了新时代的长江之歌,绘就了美丽山水城市新画卷,推动长江经济带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责编: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