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7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刘政
从两条线路,到27条路线;从纸质月票,到二维码、NFC;从步履匆匆的交通枢纽,到引人打卡的文化载体……地铁不仅是北京城市交通的重要一环,也是城市发展变革的历史缩影和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
1969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地铁,也是北京地铁第一条线路——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从古城路站(现古城站)至北京站,共设16座车站及一座地面车辆段,线路里程22.879公里。
截至2023年底,北京地铁已经有了27条路线,贯通南北东西,覆盖五环及部分六环地区,北京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836公里,运营总里程居全国第一。
50多年的地铁发展史中,2008年的北京夏季奥运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2007年地铁5号线开通试运营,2008年10号线一期、机场线、奥运支线(8号线)开通试运营,覆盖了北京城区的大部分地区,连接了奥运会“鸟巢”“水立方”等四大主要场馆区,最高日客运量达到490万人次。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北京地铁共运送乘客5亿人次,比2007年同期增长101%。
新线路的开通还伴随着票务调整,2006年4月16日,北京地铁1、2号线停止使用纸质专用月票和公交地铁联合月票,结束了自1978年底开始的月票时代。
很多人怀念的还有使用纸质月票的“特殊感”——走过检票口从兜里拿出来往检票员面前一扬,这种交互并非IC卡“嘀”一声所能比拟。
“月票刚刚取消时,可以把纸质月票换成IC卡。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把那张纸板递进换票窗口,售票员接过去把上面的一寸免冠照揭了还我,当时心情突然变得惆怅。”北京市民柳女士回忆自己的经历。
纸质化的时代,好像就在这么“嘶啦”一声里,成为了记忆,更数字化更智能的时代全面到来了。
时光流逝间,也在地铁中留下了属于不同时代的文艺气息。人潮来去,地铁穿梭;光阴流逝,而壁画伫立。根据统计数据,北京地铁日均客运量峰值曾达到1300万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地铁之一。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忙忙碌碌的普通人,往往是在不经意的一瞥中,被地铁壁画的风情击中。
自1984年2号线建设时期诞生全国第一批地铁壁画开始,北京已经在200多个地铁站中建设了300多件公共艺术作品,包括书法、壁画、雕塑、彩绘、剪纸等。錾铜、彩色玻璃绘制、石材镶嵌、高温彩釉刻瓷、LED等都被运用到地铁壁画中,多元化地讲述北京的历史人文故事。
近年来,磁悬浮列车、无人驾驶技术等新技术逐步应用,开放式驾驶室、导盲犬进站、强冷弱冷温度分区等个性化、人性化服务持续增加,北京地铁正向精细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不断优化乘坐体验,持续传递城市烟火气,记录着城市与时代的变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