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引擎

2024-09-27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赵庆国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

知识是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它包含4个要素——信息、思维、经验和判断。推动知识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最大价值在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9月19日,在深圳前海,中国人民大学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深圳)正式揭牌。这家智库将充分利用深圳在新兴领域、前沿技术方面的先进经验,打造高水平研究平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多出成果、多出经验。

类似这样由著名高校创办的智库、研究院、研究生院在深圳还有很多。仅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它在深圳建设的深圳研究院﹝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就包含涉外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知识产权与创新研究中心、数据要素研发中心、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和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深圳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等“8+5”科研平台体系。

除此之外,在这里,还有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一众响当当的世界名校或研究院。这一现象,被人们简要地概括成一句话——“深圳无名校,名校在深圳”。

为什么名校们喜欢扎堆深圳?原因可能是多方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这里,知识要素的价值与这座科技之城实现了双向奔赴,做到了相互成就,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打开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刘春田教授认为,深圳是典型的以人为核心源泉、以产业为支撑、以企业为平台、以商品或商业模式为对象的知识经济体。深圳经济结构中,无论是作为支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制造业、还是未来产业,都凝结着以人才智慧为源泉的创新成果。这些创新成果形成了物质产品的增值。目前,深圳经济正以数以万计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基本单元,集体走上了知识经济之路,持续保持着创造性,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在深圳,正是因为有了上述这样一大批高校研究院、科研院所和各类新型研发机构,直面市场和企业需求,贴近生产经营一线,才大大促进了产业和产品的快速迭代升级。通过共性平台建设,深圳产学研用各环节顺利实现企业出题、科研答题,这一模式大幅度降低了企业在“从0到1”创新过程中的成本,解决产业长远发展的后劲问题。

靠“三来一补”起步的深圳,已然成为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创新沃土,这里每天都有不断涌现令人目不暇接的时尚潮牌和前沿科技。近几年,深圳的科技创新从“外围表层式”创新逐渐转向“基础原创式”创新。深圳当红的新兴产业、含苞欲放的未来产业和一大批世界级的“互联网大厂”,之所以能在外部竞争日趋复杂的困难情况下依然保持强劲增长,甚至遥遥领先于国际同行,正是得益于这里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这是一套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它的源头活水就是知识分子、科研团队的博学慎思和精益求精。知识的厚积薄发,成为深圳知识经济的强大底座。

当前,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是新质生产力面临的新的生产场景,也是新质生产力可以发挥作用的主阵地,更是新质生产力提升自己的新场所。静水深流,这些“新”的源泉,恰恰就在于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财富和其蕴含的智慧力量。

【责编: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