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要素:节约集约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2024-09-27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丁南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泉州晋江市,土地面积仅占全省的1/200,却创造了全省1/16的经济总量。这座土地面积仅649平方公里的县级市,目前民营经济产值超8000亿元,对本地税收、地区生产总值、研发、就业等贡献均超过95%。

透过数据看“晋江速度”“晋江经验”,不仅是我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也是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生动注脚。

“万物土中生”。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城乡建设发展,离不开土地要素的保障。

9月1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刘国洪表示,将聚焦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的前提下,从三个方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城乡土地资源更好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首先,立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落实耕地保护经济奖惩机制,真正做到让保护耕地的地方不吃亏、让保护耕地的农民得实惠。

其次,立足高效衔接宏观政策与区域发展,完善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围绕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进一步提升土地要素精准保障水平。符合规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用地政策的有效投资项目,都能被给予计划保障。

此外,立足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健全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政策体系。一方面,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另一方面,健全盘活存量土地的政策体系。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浙江省嘉兴市在全国较早地制定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以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十改联动”,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23年,嘉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关口,所辖五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39个镇进入全国千强镇名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20年领跑浙江全省。

城乡融合发展离不开土地要素市场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我国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2020年、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对土地市场建设提出要求。特别是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优化土地管理、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出了明确要求。

近年来,我国土地市场制度规则不断完善,在完善建设用地市场制度和规则、加快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稳妥有序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方面实施一系列改革新举措,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

一亩地能创造多少价值?用全市1.1%的土地创造了全市15%的地区生产总值,这是安徽省合肥高新区留下的“英雄”印记。

以“亩均论英雄”为标识的“标准地”改革,是浙江省首创的改革举措。如今,在河北、四川等经济大省,已经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按“标准地”方式供应工业用地。

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路径,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引导、用地增量安排与消化存量挂钩机制倒逼、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激励、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进一步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在“晋江经验”的发源地泉州市,当地将产业功能区与周边的城乡居住区、耕地保护区、生态功能区整合优化,统筹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促进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融合”。自获批国家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以来,泉州市已开展盘活城镇低效用地和处置历史遗留用地共5.29万亩,超前3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其中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5万亩,首次存量盘活超过增量。

2023年9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15个省(市)的43个城市开展为期4年的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支持试点城市重点从规划统筹、收储支撑、政策激励、基础保障4个方面探索创新政策举措,有效调动各方盘活存量土地的积极性,走出一条优先使用存量土地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妥善处置盘活房地产存量土地是存量土地再利用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推进保交房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6月,自然资源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研究出台了3方面18条政策措施,对存量房地产用地采取适度“松绑、放活、让利、简化”等政策,支持各地稳妥处置闲置存量土地,已取得初步成效。

【责编:李振】